13(第4/10页)

杨云枫和燕刚一路走一路小声讨论着,很快就到达了“都天庙”。这里有许多营房,但却没有驻扎部队,都是留守的司令部各机关人员。很显然,这是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对张克侠存有戒心,刻意将他和部队隔离开来。

见到组织派来联系自己的同志,张克侠很激动。此时的他预料到,自己回到革命队伍的时刻快要到了,二十多年的地下工作终于可以结束了。在他的住处,杨云枫传达了陈毅、粟裕的指示:“解放军将于11月8日发起总攻,应争取所属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同时起义。”

令杨云枫没有料到的是,张克侠说自己在1946年的夏天就在南京见过周恩来同志了。在谈到他今后的卧底工作时,周恩来当时就指示他:“要多向国民党官兵,特别是那些高级将领和带兵的人说明我们党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蒋介石一定要打内战,我们就奉陪,我们不但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他们内部打击顽固派,争取策划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这样,可以造成更大心理震慑,瓦解敌人的士气。”从那时开始,张克侠就在谋划这项工作了。

“如果要促成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同时起义,我们还必须啃下一个硬骨头,这个人就是何基沣副司令。我与他是多年的好友,可从来没有向他挑明我中共党员的身份,虽然何将军也同情革命,但真要是临阵倒戈起义,不知他愿意不愿意?如果他不同意,事情可就麻烦了。”接到指示的张克侠首先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您放心,何将军那里不成问题。”杨云枫说道。

“什么?他没有问题,怎么回事?”张克侠听到杨云枫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惊讶地问道。

“何基沣将军也是我们自己人。”杨云枫望着张克侠,微笑着回答。

“啊?!”张克侠怔住了。

他的思绪快速飞转,过了好大一阵儿,才平静下来。

“老何啊老何,你这个家伙可真是老奸巨猾啊,二十多年我一直在观察你,但竟没有看出你一点破绽。”张克侠感慨万千。

“前几天,我已经见过何将军了,传达中央的决定,通知他11月8日与你联手起义。那时的他也是大惊失色,半天没有缓过神来。”杨云枫说。

“当时,老何说了什么?”

“他当时说,‘老张啊老张,想不到你这个老狐狸,二十多年了我竟没有发现你身上掉过一根毫毛’。”

杨云枫转述完何基沣的原话,屋内三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张克侠所在的第三“绥靖区”司令部内,人员往来频繁,生人长时间久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何基沣是贾汪前线指挥所的负责人,家眷也住在那里,容易隐蔽,同解放军联系也比较方便。张克侠联系了何基沣,很快把杨云枫和燕刚送往贾汪,对外以南京派来的“高参”的名义在何基沣处住下。

贾汪,地处徐州铜山县东北的一个古镇,距离徐州城约四十公里,那里是有名的煤矿区。路面上、房顶上还有枯树的枝干上,均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煤灰,在阳光照射下便能看到空气中许多半透明颗粒粉尘随风飘动,四处散发着一股煤炭特有的刺鼻味道。此时贾汪的道路被频繁往返的运煤车辆和大量备战的军车碾压得坑坑洼洼,低洼的地方因雨水形成了水坑,车轮一过,漆黑的污水能外溅四五米远。贾汪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除了矿工,就是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军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前线指挥所和其所属五十九军军部以及七十七军的一八〇师都驻扎在这里,何基沣是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前线指挥所主任。

在贾汪这个指挥所里,风尘仆仆的杨云枫和燕刚见到了何基沣。当晚,杨云枫、燕刚与何基沣就行动方案进行了彻夜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