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割韭菜(第2/3页)

尤其是你们这样的富豪要是卷了家财潜逃国外,那就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了。

当然,要是最后侦查出你们无罪,这银子还是要退回的。”

杨信说道。

郑之彦很想啐他一脸。

那肯定是一辈子都查不出结果了。

他不知道杨信还准备怂恿天启,在整个大明进行推广这种先进制度,以后锦衣卫也罢其他衙门也罢,对于一些不需要抄家的犯人,就采取保释金制度,要么掏保释金,要么在大牢里尝那些刑具……

反正就算查明是无辜者,锦衣卫也没有对受刑者赔偿的习惯。

没打死就不错了。

赔偿这种事情简直做梦。

这样肯定会有有钱人掏银子先把自己保释出去,避免了被锦衣卫给打残,虽然很大一部分会被贪墨,但终究还是会给皇帝增加一笔收入。

而且这个制度不会影响穷人。

锦衣卫闲得蛋疼了,也不会没事去抓那些指定掏不出保释金的,至于会不会有锦衣卫为了银子故意陷害无辜,这个就不关杨信事了,反正他知道这个办法能给天启创收。而且创收数量不会太低,比如说京城那帮勋贵们,话说李自成能榨出七千万,锦衣卫能时不时构陷一下榨出七十万也行啊。

反正天启只要银子。

而且大明目前的税收真撑不住辽东那转眼两千万没了的无底洞。

杨信还想接下来哄着天启减辽饷,而原本历史上这笔税收是逐步加的,想要变成削减,除了在三大殿上省钱,保证辽东局势不糜烂,逐步增加工商业税收之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天启的横财收入。抄家这种事情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不能天天搞,天天搞总会出乱子的,但如果不抄家,仅仅是制造案子把人抓进锦衣卫,然后让人掏保释金,这个就不会出乱子了。

当然,干这种事情的人会拉仇恨。

但好在杨信就不怕这个,而且也不会是他亲自经手。

要干这个也是田尔耕和许显纯,这种小事还用不着他动手。

实际上还有一种更有效,但相对来讲更不要脸的。

也就是卖官。

不过这个天启不一定能干,毕竟还是有些丢人了,但也不是真不行,实际上九千岁一直就干这个,只是不公开地干而已,那些通过他的门路获得官职的,本身就相当于买官,九千岁和天启之间又没有钱财之分,九千岁无论捞多少钱,最后还是得给天启堵窟窿。

但九千岁这种非正式手段,终究还是不如咱大清那套制度化卖官有效。

当然,这种手段只能是想想。

毕竟副作用还是很大。

好在今年还不算太紧张,只要再把盐商这一百万到手,那么今年天启就不需要在辽饷上动心思了。

去年太仓银库共收到五百八十万,这就是户部能够动用的税收,包括了加征的辽饷,而支付给京边,也就是宣大蓟辽等地加辽东战场的军饷是六百一十万,缺口不算太大。明朝税收谈别的都没意义,因为税收给地方的都不会进入太仓银库,同样地方驻军费用也是地方解决,比如福建水师就是直接拿月港关税。

包括给藩王的。

比如广西税收不够养活靖江王和全省官员,就直接从广东调关税。

户部真正能见到的钱就是太仓银库的。

五百八十万就是去年户部能够动用的,但这笔银子连户部直接支付的这几个战区军饷都不够。

这样就必须皇帝掏腰包。

今年肯定还是入不敷出,最后还得皇帝掏部分,杨信现在就是努力给天启四处捞这笔银子,否则他只能加辽饷。

毕竟皇帝还要修三大殿。

然而……

“二十万两!”

郑之彦骤然惊叫道。

“呃,这个数字是谁定的?”

杨信回头问道。

“回佥事,这是卑职经过严格计算得出的数字,郑家目前财产粗略估算超过两百五十万两,这里有郑家所有产业的清单,另外还有他们每年可以在盐业上获取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