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4/5页)

这不仅会加重梅塘山南侧的淹水,还将彻底杜绝敌军从梅塘山西侧隘道快速撤出的可能。

当然,韩谦也不会可能放任敌军从容的翻越梅塘山往北撤出,河谷正面的出兵通道已经被大水完全冲毁,但从昨日开始就部署到乌金岭两翼的四千精锐这时候发动起来。

乌金岭北坡,之前主要因雨水冲击、地势低陷处形成的行洪道,堆满乱石杂木,原本是崎岖异常,仅能供山民猎户或小股的精锐兵马攀爬,但寿州军为方便多通道进攻,一个多月来清理乱石杂木,这时候正方便棠邑兵精锐沿着险坡往下进攻。

虽说寿州军在北坡的这些行洪道上,也修建一些壕沟、栅墙以及围屋等防御工事,防备着棠邑兵有可能从这些行洪道打反击,但大量的兵卒都拥挤到两翼的陡坡,混乱一团,使得这些防御工事之后兵卒乱作一团。

军民不能有序的组织起来,再坚固的城池都只是摆饰,何况只是简易的防御工事?

沿陡坡往下攻的棠邑兵精锐,虽然肩挑背扛,只能携带少量笨重的床子弩、蝎子炮,但发射的火油罐、石弹也绝对谈不上密集,但居高临下对敌军造成的伤害、制造的混乱却远胜于以往。

无望制止混乱的扩大,更不要说能组织兵卒封挡住棠邑兵居高临下发动的攻势了,徐明珍、徐晋等人见大局已去,只能在侍卫簇拥下,骑马趟水仓惶往梅塘山南坡撤走。

虽然这直接宣告了前营兵马的溃败,但对徐明珍、徐晋、文瑞临等人来说,前营七千多精锐战卒、一万精壮民夫已经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然舍弃掉。

要不想局势彻底的崩坏,梅塘山南坡大营两万多精锐能有多少人撤入安丰寨,才是保存寿州军元气的关键。

河滩上的营地里,积水都有三尺多深,破碎的河冰打着旋。

赶到梅塘山南坡,文瑞临就腰身往上还算浸秀,但腰部以下在大水里浸泡了大半个时辰都已麻木,直接浑身禁不住的打颤,左右侍卫拿皮裘子过来将他裹住,喝过好几口酒,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梅塘山南坡这边也乱作一团,地势较低的河滩、谷地已被大水淹没,南坡虽然没有乌金岭的北坡那么陡,但三四万人马都挤过来,特别是诸将试图牵着战马翻越山岭北撤,动辄有人或军马滑倒,便带倒一大片。

文瑞临这时候欲哭无泪的眺望前营方向,看到棠邑兵已经杀透到山脚下,将不计其数的将卒、民夫直接赶入冰冷的浑水中,然后迫使他们丢弃兵甲,趟水往南面的栅墙集中;溺亡者也不在少数,无数尸体往这边飘荡过来。

两路棠邑兵,沿着浑水回旋的山脚边缘往北面杀来,好在地形崎岖,又有林木与乱兵阻拦,他们推进的速度并不快,只是沿线的兵卒乱作一团,要么投降,要么往两翼更险陡的山岭逃跑,又或许跟没头苍蝇似的被赶入水中,挣扎着挤到树木之上栖身,没有人想到组织人马拖延这两股棠邑兵推进的速度。

“许大头,顾屠子,你们带人去两边山脚。”徐明珍大叫着。

见梅塘山南坡乱作一团,没有现成的道路却人马相争,想梳理过来不容易,必须要安排人手去两侧拦截追兵,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两边地形险陡,只要有三五百精锐甲卒能奋不顾身的稳住阵脚,拖延三五个时辰都不成问题。

徐明珍守边多年,身边不缺悍将勇卒,被点到名的两名武将当即应声出列,带着十数护卫,一边往两边的山脚走去,一边从乱糟糟一团的人马之中拉出更多的敢战甲卒出来。

之后,徐明珍又将手下的部将、侍卫安排出去梳理梅塘山南坡乱局,将骡马车乘都推下山谷,镇压乱作一团的兵卒民夫,叫轶序没有那么混乱。

文瑞临好不容易跟随徐明珍等人爬到梅塘山的山头,这时候看到梅塘山西边的狭窄河口被大量的骡马尸体、辎重杂物以及河冰堵死再次形成一座岌岌可危的冰坝,使得梅塘山南面宽两三里、长四里许的河谷地变成一座浮尸与河冰夹杂的浑浊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