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枪名射日(第2/3页)

愣了一下,王少秋迟疑答道:“这个嘛……就我个人而言,其是我是比较偏爱机枪的。像德国的MG43和美国的M60,M249,都挺不错,不过说到完美……好像这世上还没什么东西能称得上是完美吧?”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所说的完美,并非一定要切合实际,而是你心目中所期望的一个最完美的目标:不需要在意枪种的限制,更不用顾忌制造的可行性,你完全可以大胆的想像,哪怕这些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王少秋又摸了摸头,笑道:“这样的话倒是简单了……不过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我。”

“我就想吧,要说一支称得上完美的枪,那首先精度就不能马虎,至少也得是狙击步枪的标准,射程当然也是一样,现在狙击步枪打个一千多米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既然是完美,那么它的射程就不能低于两千米,再远也没什么必要,因为就算打得到也瞄不准了。另外就是火力,这就得向机枪看齐,全自动连发时的射速最好在每分钟900发以上,既可以使用普通的弹夹,也能使用机枪的弹链,根据不同的需求,子弹也可以有多种选择:高爆弹,穿甲弹,燃烧弹,必要的话,还能发射枪榴弹。在近距离作战时,只要更换一下枪管就能变成轻便的突击步枪,还可以针对不同口径的子弹更换枪管,这样哪怕是子弹打光了也能从敌人那进行补给……至于其它的方面,比如可靠性,人机功效,耐用度等等,当然也是越高越好,我也就懒得一一再说了。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也知道这不可能办到,不过既然你非要问,我也只好说出来。”

杜兵赞许点头:“说的不错。其实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一枪多用!”

“狙击步枪的优点在于射程和精度,机枪的优点在于其的强大的火力,而突击步枪则胜在轻便零活及通用性,如果可以将这三者合而为一,那么这样一支武器几乎就没有任何弱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也只有这样的枪,才配称得上完美的枪。”

王少秋迟疑着问道:“兵哥,我不是怀疑你的观点,不过,我记得你好像说过:未来的单兵武器发展应该是以更加细致的用途划分和简便的模块化设计为主的,你这个一枪多能的概念好像早就过时了吧?”

杜兵轻轻摇头:“所谓的用途划分和模块化设计其实只是受制于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的一种妥协,并不是说一枪多能的概念就是错的。以传统的枪械设计,任何一款枪型都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所有性能指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战术目的,就只能有针对性的提升其某一项的性能,如射程,射速,精度,重量……如果现在可以在不降低主要性能的条件下,大量的提升某一枪型的其它次要性能,甚至让它达到与主要性能不相上下的地步,那么,这无疑是枪械史上的一次革命!”

目光回到图纸上,杜兵眼中闪动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单发步枪的精度之所以会超越自动步枪,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在发射时枪机是完全固定的,所以每一发子弹发射的膛压都几乎相等,精度自然就高。而自动步枪则因为利用了一部分火药动力使枪机后座,它的膛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浮动。如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精度和火力之间就不再存在壁垒,完全可以做到两者兼顾。”

王少秋看着图纸,眉头深深的皱成了一团。杜兵手指抚过处,是一个异常复杂怪异的枪机组设计图,那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结构,可惜以他目前的水准,还看不出这种结构的工作原理——不过没关系,杜兵自然会为他解释。

“这是一个类似于火车车轮的飞轮机构,在待击状态时,它的联动轴和受力方向与飞轮轴心处于同一条直线,这时枪机是完全锁死的。当子弹被击发,整个枪身开始后座,枪托上的联动机构就会带动飞轮旋转,动能通过旋转被储存下来,因为这时飞轮与枪机的联动轴是分开的,所以枪机还是处于锁死状态,直到射手松开扳机,带动齿牙将曲轴与飞轮咬死,枪机才会在飞轮的带动下重新上膛,而这时,子弹早已脱离枪管,所以它不会对弹道造成任何影响。理论上,只要射手能够承受,它甚至可以以机枪的射速打出狙击步枪的散布来。可惜时间不够,否则将机构进行优化,甚至可以进行全自动连发,这样在必要的时候只要加上弹鼓就等同于一挺机枪,而且精度也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