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第2/3页)

技术,却又一次跑到了人类领悟力的前面。

不可否认,引发这一改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它用两大技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一是金融技术,二是信息技术。前者更借助后者之力,推动美元的全球化,建立起了无远弗届的金融帝国,把整个地球变成了美利坚的金融殖民地。但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自然界的物极必反,表现在社会界就是盛极必衰。这个道理,美国比谁都懂,所以它才拼命地创新科技,发展军力,期冀用高科技武装的举世无双的军力,震慑来自任何方向的后来者挑战,保住帝国霸权不旁落。从此刻望去,美国几乎已经无可匹敌地做到了这一点。但出乎美国人所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倒美国时,美国却有可能自己击倒自己!从技术史角度看,过去一百年里,美国为这个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创新出了互联网。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一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创新,将成为美国为自己准备的“帝国掘墓人”——互联网演变必然带来的两大趋势性结果:“去中心化”和“去货币化”,不可避免地会伤及乃至剥夺美国的两大特权:政治霸权和货币霸权。因为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信息共享,将使信息垄断不复存在,起码将其降到最低限度,这将不可逆转地消解一切权力,包括帝国霸权。个中原理就是:一切权力都来自信息垄断。信息垄断一旦打破,一切权力将不攻自破。

这意味着,美国之后,将不再有帝国;也意味着,权力的转移,也不再只是大国间的游戏。权力分享,会成为世界格局重塑的主题。

显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老大,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甚至根本就没打算做这种准备。这一点,从美国的一些顶级智囊为什么反复谈论“修昔底德陷阱”的话题,即可窥出美国人当下的心态。很遗憾,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刻舟求剑”:以为只要打压住挑战者,就可以保住帝国江山永不易帜。

但,任何人,任何力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趋势对抗,特别是当趋势已经如此明显之际。美国不可以,中国也不可以。

这一趋势昭示世界也昭示中国,帝国之路走不通了。不管美国是否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中国都必须另辟蹊径。另辟,如何辟?时下中国,流行“腾笼换鸟”说,在我看来,“腾笼换‘脑’”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清醒的是:中国的崛起,决不能重蹈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修昔底德陷阱”——以后发优势直接挑战老牌帝国,但又不能完全回避与老霸主的较量。起码在新时代将临未临,我们大家都已把一只脚迈过新门槛之时。

这就是说,在我们能否赢得未来之前,先要赢得当下。

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在跌进一个比“烂”时期:谁比谁更烂,谁就先倒下。中国唯有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不让自己比别人先倒下,让别人先你倒下,你就有机会挺住,然后逐步修复自己,重返快车道。

以中国今天的体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击倒中国,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没有被别人击倒的可能。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今天真正要应对的,主要不是美国的军事霸权,而是其金融霸权。近四十年来,美国利用手中的金融权杖,通过阶段性交替释放或减少美元流动性,形成吞噬全球财富的美元周期律,这是一种可怕的“金融呼吸”:大开大合之间,把各国经济像绵羊一样喂肥后再伺机宰杀,迄今已几经实战,屡试不爽。虽然道理上说,“只要你自己不倒,就没有人可以把你打倒”,但美国人的“金融呼吸”,对于中国最脆弱的软肋——刚刚开放资本项目的金融系统来说,的确有“击穿你的软肋就让你倒地”的可能,何况美国也确有此能力。对此,中国怎能因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深信不疑,而让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