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魔杖 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第2/7页)

此后仅仅过了不到半个世纪,美国人就把美元和信息技术媾和的“虚拟经济”玩到了极致,极大地拉开了与“实物经济”的落差。跨进21世纪的门槛时,全球年GDP不过4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也不过是7万亿美元,而金融交易额却已高达700万亿美元,两者相差100倍。时至今日,全球实物经济GDP总额也不过70多万亿,而金融交易额已达到2000万亿!在这一点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刺激和催发了虚拟经济的突飞猛进。这种情况,最大的获利者将会是谁?当然是美国。虚拟经济使美国人财富暴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一度创造了连续10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财富的剧增,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必然抬高,这一变化又引发了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其制造业(主要是中低端制造业)开始向其他的国家转移,比如说向中国转移,从而造成美国产业的空心化,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其他国家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许没有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概括,能比“黄世仁”和“杨白劳”这两个中国歌剧人物的故事,更能准确地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双向的黄世仁和杨白劳的关系!这是迄今为止任何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科书都不曾遇到或解释过的新型经济关系:一方面,美国在扮演黄世仁的角色——用其手中的美元盘剥其他国家(杨白劳);另一方面,美国又同时扮演杨白劳的角色,从其他国家借债度日,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人。这种双向双重的经济角色,是人类经济史上的旷古奇观,因而也造成了一个一切经济理论都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一现象意味着美国人手中的钱并不都是美国人自己的钱,但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财富却实实在在成了美国的财富。美国用借到的钱去投资并购买它转移到别国的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然后促进美国生活的繁荣。如此一来,美国人要想保持自己经济的繁荣就必须让更多国际资本回流美国。而要让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这是保持美国强大和繁荣的权力之源。这其中的道理可能远比我的描述更为复杂,而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只需懂得“保持美元霸权,就是保持美国生活方式——从它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到经济繁荣——的前提和支柱”这一点,就足够了。对美国来说,这就是它的核心利益,是它的生命线。

美元指数周期律:“过山车”与“剪羊毛”原理

美元是金融帝国最主要的获利工具。既然是货币,就会随着它不同时期的发钞量,形成或升或贬的指数周期,有周期就会有强弱曲线。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指数开始确立,但人们要在很长时间后才会发现美元指数周期律的可怕。可以想象,美元挣脱了黄金的束缚,等于获得了无限释放流动性也就是无限印刷货币的权力。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人在脱离黄金羁绊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不失时机地印刷了大量美元。大量美元印出来,向全世界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元指数走低,这一过程如同美国人打开泄洪闸放水,而把其他国家作为美元泄洪区。对于资本短缺的国家来说,美联储超额的流动性释放,可以让“久旱的土地”得到充分的“灌溉”。于是那些获得充分投资的国家经济状况开始好转,甚至出现“经济奇迹”。此时这些国家根本不会想到,为了让它们的经济繁荣转化为美国人的收益,美国人需要让这些国家新增的财富变成资本回到美国,去支持美国经济。这时美国人只需要做一件事,关闭泄洪闸,让美元的流通量减少。因为只要让美元的流通量收窄,就会让此前因大量释放流动性而走弱的美元重新走强。而更重要的是,此举将使那些欣欣向荣的经济地区因突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甚至枯竭而经济停滞,迫使投资人不得不撤出资本,去追捧此时更有吸引力、更高回报率的美国金融资产,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抽血效应。40多年来,美国人在每次打开闸门向全球放水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会随之有一个降下闸门收窄流动性的过程。在开闸放水和关闸收水之间,就出现了美元指数的涨跌,呈现出一个波峰浪谷的美元周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