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密支那之一(第2/7页)

反攻密支那地面路线图

缅北日军破坏铁路,试图阻止中国军队的反攻,但在中美工兵的努力下很快修复,缅北百姓也受益。

他们很想用自己的战绩打一场漂亮的攻击战,获得胜利,当然的选择是打缅甸,从缅甸的地盘上返回中国。他们要杀出一条血路,回到中国。而这个时间,当然最好在他们败退的同一个时间段上,也就是5月。

当然,从军事角度上来讲,5月发起攻击,军事上是有突然性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野人山地理环境如此恶劣,日军也断然想不到远征军会在这个时候展开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了使军事行动具有更大的突然性,兵家永远无所不用其极。对密支那来讲,第一步进攻首先攻击目标是密支那的机场。密支那的日军从1942年到1944年这段时间,始终没让中国军队忘记密支那是一个空中要塞——密支那机场有日本航空兵的精锐。这两年间给人们的印象是密支那和机场联系在一起的,日军起飞的飞机一直在拦劫中美混合航空队、美国第10航空队以及中华航空公司飞跃驼峰航线的运输机。

我们知道,驼峰航线有一个称号叫做“铝谷”,它的损失量使其成为二次大战期间,三个长距离飞行当中损失最大的一支航线。美国人在评价驼峰航线时曾经有一句话,如果说有一支盟国之间运输飞行的航线,它的死亡率超过了太平洋空战,那么这个航线的名字就叫做“驼峰航线”。这个驼峰航线的飞机比英国、美国轰炸德国本土,包括在太平洋上空的空战损失更大,而造成这个损失的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密支那机场里的日本战斗机。因为日本航空兵就在这个航线的中间位置上,因此,中国的军队驻印军觉得打密支那首先要夺取密支那机场,不仅作为战役起端,也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攻击目标。因此派出两路部队,一路部队是新38师的一个团,从地面穿越丛林,穿越野人山,预计用十天的时间穿越野人山。

奇袭密支那离不开正面配合,这是正面胡康—孟拱河谷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弹药。

这个计划令人觉得十分具有挑战性。我们要知道,1942年5月,当远征军败退时,也是这么一个计划,十天的时间穿越野人山,结果他们走了多久呢?走了两个多月都没走出来,伤亡很大。这一次,他们依然决定用十天的时间穿越野人山,结果如何?他们这支部队用七天就穿越过去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今日的驻印远征军和昔日的远征军,从素质素养以及对地理地形的熟悉程度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出国征战的劲旅了。七天之后他们出现在密支那机场,而且很迅速地夺取了密支那机场。

登机开赴密支那

等待空降密支那的中国新30师部队

并且在这个时候,迎接他们的第一支援军从空而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机降方式投入战场的部队是新30师第5团,空降在密支那机场。

这两个师两支劲旅汇合在一块,拉开了密支那作战的序幕。我们会发现,这两支部队都没有直接的战斗机掩护。按理说,机降作战应该是大批的战斗机要制空,才有可能实现机降或者伞降,但是在这里没有出现战斗机的身影,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上,在1944年5月对密支那发动反击之前,驻印军包括昆明方面的飞虎队总部都知道,密支那机场事实上是没有飞机的。当时驼峰有南北两条航线,北边比南边要多绕800到1200公里,南边只有400多公里,按道理来说,大家肯定愿意飞南边快,但是越靠南受到日军密支那机场飞机截击的可能性越大。向北,日军拦劫的机会少,但是,越往北气候条件越差,越容易撞山,需要在山谷飞行,所以南北各有利弊。不过,一般的飞行员还是选择绕北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