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士兵 (南昌战役)(第5/16页)

当天,日军一〇六师团用汽车将驻奉新的一个联队运往高安前线。俞济时得报,派侧翼掩护的五十八师前去阻击。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调动三四三团、三四四团设置伏击圈,对日军车队实施了突然袭击。日军猝不及防,多辆汽车被击毁,所部被迫撤退。

第二天拂晓,清醒过来的日军开始对五十八师阻击阵地进行反扑。部分敌人冲入阵地,与守军进行肉搏,“杀、杀、杀”的喊声响彻于耳。战至下午五点,日军攻势被挫败,援兵暂时无法到达高安。

日军的增援,迫使正面进攻必须尽快改变胶着状态。俞济时于是从五十七师抽出两个营,向日军发起侧击。这一战术调整令日军阵脚大乱,五十一师趁势向纵深挺进。

4月25日晚,五十一师代理师长李天霞亲赴火线指挥攻城战。在战斗中,三〇五团二营攻占了高安城北制高点,得以居高临下地向城内的日军进行扫射。在二营的掩护下,其余主攻部队攀登城垣,对高安城实施突破。

午夜一点,五十一师主力攻入高安城,与日军展开巷战。由于是晚上,能见度低,日军的轻重机枪封锁受到限制,而中国军队惯用的手榴弹投掷则大显威力。

见势不好,日军慌忙施放毒气。毒气固然歹毒,但在这种逐垒逐屋且互相穿插的拉锯战中也难逞其技,日军只好收拾家伙,选择往西山万寿宫方向突围。

4月26日凌晨,城内残敌被完全肃清,七十四军收复了高安。

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让日军在一个地区或一座城池站稳了脚跟,要想硬攻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军委会致电俞济时,认为在此次高安三失三得的战役中,充分展示出七十四军“战力之精强”,起到了使“敌寇畏慑”的作用。

首先还是要有底气

夺取高安后,五十一师乘胜向北攻击,李天霞把全师火炮都集中起来对日军阵地进行轰击,不让逃敌获得喘息的机会。已进入万寿宫区域的五十七师一六九旅也来了个迎头痛击,两相夹击之下,败逃日军几乎崩溃。

突围出来的敌人与万寿宫的守军合二为一,一边对万寿宫进行固守,一边伺机组织反击。罗卓英下令七十四军全力攻击万寿宫,但因左翼友军推进缓慢,在奉新一带的日军始终可以自由调动,让七十四军不能不有所忌惮。

从南昌战役到南昌反攻战,大部分中方参战部队都是既攻不上也守不住,有的较弱部队甚至一开场就摆出了一副挨打的姿势,随时预备好往后面逃跑。这些弱旅不能往前面扑,导致强军也不敢冒险轻进,连外国记者也看出,在抗日战场上,总是“最好的部队被最坏的部队拖累”。

七十四军现在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如果孤军出击,很可能遭致奉新日军的迂回包抄,何况他们本身还得分出相当多的兵力来驻守高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俞济时决定只抽出一个团支援一六九旅对万寿宫的攻击行动,主力则在高安、祥符观赶建防御工事。过后不久,罗卓英调来部队接防了高安方面的部分防务,但友军的军事行动仍未有太大起色,奉新方面的威胁也因此始终得不到解除,七十四军主力只能继续在原地进行警戒。

俞济时的顾虑并非无的放矢。5月3日,日军一〇六师团自奉新进入高安北翼,他们先用少量部队吸引五十八师的注意,继而以两个联队的力量猛攻五十八师与友军的接合部。五十八师三四三团阵地被突破,前沿的两个连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前提下便撤了下来。

失守阵地,擅自撤退,这在七十四军内部都是非常严重的事,而且高安一线也受到了直接威胁。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立刻下令枪决了那两个连的连长,并通过反攻将日军重新逐回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