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 (常德会战)(第13/18页)

日军用来对付机枪掩体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步兵平射炮。在平射炮的猛烈轰击下,守军的机枪掩体遭到严重破坏,机枪火力也受到压制。原本已散开卧倒的日本兵趁势一跃而起,向守军冲来。

除了向守军的主阵地实施正面攻击外,敌人还分出部分兵力从侧翼进行迂回,随着双方距离的不断拉近,子弹像雨点一般地落进了交通壕和散兵坑内。

在近战中,中国军队真正赖以消灭敌人的是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尤其是在巷战中,若能把握好手榴弹的投掷时机,就可以把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眼看日军越来越近,指挥官一声令下“投弹”,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甩向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利用手榴弹爆炸时掀起的硝烟尘雾和敌人瞬间的慌乱,士兵们迅速跃出工事,转入二线预备阵地。二线阵地是离主阵地不远的几幢尚未被完全破坏的二层楼民房,守军占领二楼后,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死死卡住了通往市中心的交通要道。

除东门被日军突入外,和尔部队也在晚间突入小西门(西门防守阵地分为小西门和大西门),但五十七师依然沉着防守,使日军死伤惨重。

在常德外围,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向敌人发动猛攻,激战至30日拂晓,完全占领了黄石市、漆家河两要点。第十军的第三师在同一天攻进日军第六十八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及其后方医院,并于傍晚拿下德山。

德山与常德城一水相隔,仅十数里之遥,而城内的五十七师又不肯弃守常德突围,这让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甚为不安。横山勇一面严令第十三师团、第三师团、第六十八师团等部死守要地,阻挡外围援军形成合围或直接增援,一面敦促一一六师团加紧围攻,务必尽快占领常德。

11月30日晚上,日军一一六师团长岩永汪将战斗司令所迁入常德城内,他亲自视察了第一线,并竭力给各部队打气——行下的秋风,望下的雨,你们给我可着劲再往前拱一拱,没准守军就会撤了。

由于有战斗力的兵员越来越少,五十七师也开始紧缩阵地以节省兵力。官兵们利用颓壁残墙和瓦砾堆构成的复杂地形,东一枪西一枪,还不时投上一颗手榴弹,用这种声东击西的方式弄得敌人晕头转向。

对所有选择坚守的人们来说,在城内渡过的每一天都很艰难,但也同时孕育着突围和获救的希望。他们饿了就吃炒米,渴了喝冷水,偶尔有人从糕饼坊找来一包糕饼,也会让彼此高兴得相视大笑。

最后一点努力

12月1日,巷战进入决战阶段。敌我双方以东西直街为界,五十七师占领南半城,一一六师团占据北半城。

在距离相当逼近的情况下,日军用平射炮向守军据守的民房内发射了燃烧弹。由于天气久旱,民房内部的木料非常干燥,被燃烧弹一点即着,霎时烈火熊熊,一些来不及从房内转移的官兵皆葬身火海。

火舌随风飘动,其他相距十几米的房屋也都不点自燃,很快,城内民房十之八九皆成废墟,守军失去了屏障和依托。四处弥漫、能见度极低的烟雾,也为日军的行动提供了掩护,他们三五成群,开始逐屋搜索和捕捉五十七师官兵。

守军的防御区域急剧缩小,剩余部队只能依靠少数残破碉堡奋力支撑。更严重的是,日军不断炮击和施放毒气,使得城内水源遭到破坏,渐渐地,大家连冷水都喝不到了。

战士们挖掘地面,试图找到新的水源,可是掘地三尺不见一滴水。人暂时不吃东西可以支撑,缺了水却不行。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人们会忘记饥饿和睡眠,不想吃饭,只想喝水。

断水的恐惧在过去只是想象,现在则成为现实的考验。先是口干舌躁,唇皮开裂,接着便是眼睛发花,胸口发闷,浑身有气无力,就好像得了一场大病,濒临死亡边缘一样。防守阵地上,一时间呻吟声不绝,有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靠喝自己的尿来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