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 (常德会战)(第7/18页)

只要有援兵便有希望,五十七师选择了继续咬牙苦撑。余程万向各部发出通令:“发扬我虎贲之光荣传统,以最大牺牲的决心,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

七十四军军歌中唱道:“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随着日军从城郊逐渐逼近城垣,用于支援步兵的炮兵团开始发挥作用。

七十四军炮兵团一共三个营,除二营因系野炮营,不便山地作战仍留驻衡阳外,其余两个山炮营均参加了常德保卫战。在郊外日军进入火炮的有效射程后,炮兵团在观测所内测定了日军阵地的射击诸元,并制作了相关图表。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炮兵团长金定洲一声“预备——放”的口令,二十四门苏式山炮一齐轰响,将日军阵地炸到“失声”。紧接着,其中的八门山炮按预定计划转移射向,朝日军冲锋部队发射装有定时引信的榴霰弹,暴露于地平面的的日军步兵纷纷中弹倒地。

自鄂西会战后,中美联合空军便开始实施反击。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又新的率领下,集结于恩施,并将恩施北门外的江河畔机场作为前进基地。常德会战期间,飞行员都坐在驾驶舱里,随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只要信号弹一响,他们就立刻驾机飞往常德。

当炮兵团施射时,双方航空兵也在空中展开了角斗,其中一架日机中弹负伤,只得降低飞行高度,紧贴地面飞行。就在这架日机低飞掠过炮兵阵地的一瞬间,炮兵排长田少猷端起轻机枪,一梭子弹就把飞机给打了下来。周围欢呼声四起,余程万听闻后当即将田少猷提升一级,并报请军委会记功嘉奖。

火炮乃军中之胆,特别是在防御战中更居重要地位。通过集中配备和机动使用,炮兵团以逸待劳,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压制和摧毁。然而距离的拉近也是相互的,大家用火炮都能轰击到对方,相比较而言,开始建立起来的日军炮兵阵地在力量上更为强大。

苏式山炮的特点和好处是比较轻便,每门山炮都可分解成为八大件,由骡马或人力进行抬送,但它本质上是一种轻型榴弹炮,其口径和射程都不及重型榴弹炮或加农炮。后者被称为野炮,主要由马匹或车辆牵引,日军到联队一级就进行了装备。11月23日,日军用野炮对城垣阵地进行轰击,破坏了多次工事,布上部队(第一一六师团一〇九联队)趁势对北门阵地发起进攻。

联队长之死

李超当时服役于一七一团,他所在的七连奉命进入北门阵地加强防守。日军继野炮的长距离炮击后,又出动飞机空袭,炸弹雨点般地落下来,北门阵地被炸得烟火弥漫。

如果部队缺乏训练或准备,空袭是很可怕的,但如果训练有素兼预防得当,便可以将损伤降到最低。按照防空袭原则,此时除观察员留在阵地上观察敌情外,其余人员都进入了碉堡或掩蔽所。

空袭结束,部队又迅速返回射击位置,这时布上部队扑了上来。官兵们赶紧把子弹推上膛,同时拧开手榴弹的保险盖。

当日军相距只有两百多米时,李超发现对方数量非常多,仅他们这一连的当面就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两百多人。以少打多,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紧张,每个人都屏住呼吸,手指紧紧扣住板机,不过谁也没有在无命令的情况下抢先开枪。

当日军接近至一百多米,连长下达了“打”的命令,全连集中火力,一排排地扫过去,前面的日军死伤过半,后面的日军则边打边退。除李超班留守碉堡外,其余班排全部参加了追击,并且一直追到五百多米开外才收兵回营。

布上部队当天组织多次冲锋,可是无一例外都被守军这种严密的火力网给挡住,部队无法前进。至黄昏时,联队长布上照一大佐决定召集步兵大队长们到后方隐蔽处开会,准备发动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