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国军队是好样的 (湘西大捷)(第6/14页)

刘冬生是个猴精猴精的孩子。当天晚上,他就从房子里逃脱,然后进山向蓝春达进行了报告。

掌握敌情后,蓝春达集中了所有步枪和鸟铳,并利用树林草丛的遮挡,指挥队员慢慢接近了日军。

随着蓝春达发出讯号,队员们从各个方向一起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有的当场倒地,有的被鸟铳击中,虽然一时三刻死不了,但是满身都是弹丸,剥又剥不掉,扒又扒不出来,痛得哇哇乱叫。

这次阻击战打伤日军不下百人,13名日本兵被打死,自卫队缴获了八支三八大盖。受到惊吓的救援大队只得暂时放弃接应计划,仓促后撤。

用奇兵的经验

就在日军慌不迭地竞相撤离之时,中方也即将掀起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风暴。在辰溪,随着前方送来的日俘越来越多,集中营已经人满为患,不得不将其中一部分转送贵阳、重庆。解送途中,还发生过暴乱事件,有两名俘虏带头抢夺押解人员枪支,打死了一名排长和两名美籍驾驶员。事发后,贵阳当地补训处出兵才予以镇压。

类似事件以前从未发生过,因为从来没有抓获过这么多日军俘虏。此时,由昆明空运而来的新六军、昆明伞兵大队已全部在芷江和安江地区集结完毕。第十八军主力也抵达辰溪,正在增补弹药,整装待发。

虽然已经大军云集,但是究竟应该如何使用二线兵团,以达到最佳的反击效果,指挥层还在商讨之中。

为此,何应钦和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亲赴安江召集军事会议进行定夺,王耀武、邱维达等各级将校均出席了这次会议。

邱维达刚从前线回来,对前线情况较为了解。他建议,二线兵团不宜投到战区正面,也就是中路去冲击日军。

第七十四军的将校似乎都对三国名将邓艾有极好印象。万家岭战役时,张灵甫曾效仿邓艾偷越阴平的战例,组织突击队对日军发动奇袭,邱维达也认为邓艾用奇兵的经验值得借鉴。他的方案是使用一个加强军的兵力,从辰溪插入日军侧背再向南进击,在截断湘黔公路后,配合一线兵团对日军实施围歼。

邱方案的优点是不须攻坚,即能歼灭日军全部或大部,缺点是部队在运动和交通上可能会遇到困难。针对后者,邱维达已经准备了解决办法,一旦加强军启动,他可以组织数千健壮民兵交付给部队,从而暂时以人力代替车辆运输补给品,同时他还可以将部队车辆集中在江口,只要打通湘黔公路,便能投入使用。

除了邱维达的“左翼迂回包围”外,会上还出现了出击方向和它大相径庭的第二方案。这一方案是由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共同所提出,他们主张从中央突破,将日军压缩于资江以西地区予以歼灭。

围绕两案,与会者纷纷各抒己见。廖耀湘不同意邱案,理由是二线兵团多为美械装备的部队,对交通线依赖很大,离开公路就无法作战。若把这样的部队投到深山小道上去,等于削弱自己的优势。

邱维达反驳说,日军同样善于机动,你想用公路,他也想用公路,双方主力都在公路两侧汇合。这样做只会导致双方力量对消,形成“顶牛战术”,最后纵然能够打过去,把敌人赶跑,也达不到歼灭战的目的。

会议开到深夜,还没有辩论出一个结果。主持会议的何应钦左顾右盼,一时难下决心。

忽然前线指挥所打来电话,让邱维达回指挥所处理一件重要事务,于是邱维达先行告辞离开。他已经几昼夜未曾合眼,一回到指挥所,精神上一放松,就想先休息片刻。

谁知刚刚躺下,电话铃又响了。拿起话筒一听,是王耀武的声音:“你是维达吗?”

原来会议结果已经出来了,何应钦、麦克鲁斟酌再三,均认为邱案考虑既周到又全面,已决定采纳这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