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中国为中心(第4/9页)

斯拉夫和条顿这两个种族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政治制度、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方面。我们相信这些不同有一部分来源于民族自身,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另一部分是多个世纪环境变化发展的结果。两个种族之间还存在着由于理解缺乏而产生的敌意和利益冲突,这些冲突来源于它们的地理位置及随之而来的抱负。处理这种局面的关键是承认问题的存在,而不是心存芥蒂还用伪善的辞藻粉饰太平。如果做到了这些,就可能出现两条平行线,尽管它们不同向但永远也不会碰撞。虽然我们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合二为一,但可以相互接受,不夸大相互间的分歧,并在共同的关注对象上找到共同点而不是寻找差异引发争执。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学会去认识对方的需要。

两个种族的种族特性差异表现在了行为上,因为行为是精神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陆权和海权的不同也加大了两个种族的分歧,它们目前的所有、甚至需求均体现了这种不同。陆权和海权的不同体现在两个种族的地理位置上,和它们在亚洲的利益相关,也涉及了交通问题。条顿国家占据海洋,而斯拉夫种族则几乎与海隔离。但在陆权方面,条顿处于劣势,在地理上它远离亚洲,而斯拉夫的大片地带与亚洲接壤。由于亚洲的对外交通几乎全靠海运,所以条顿人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它的海上事业和商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

上述状况在本质上不可能发生逆转,即使有一些变化,也在有限的范围内,不可能出现平起平坐的局面。基于自然因素形成的上述状况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它左右甚至决定着国家的扩张行为,影响着某一种族在其力量赖以存在的因素上的垄断地位。另外,每个种族都需要在自己占据次要地位的土地上有一些立足点,尽管它们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这种做法可以表明在一些领域里,双方必须相互让步以求达到协调。

比如,俄国对目前它那条经由波罗的海和黑海驶向大洋的有缺陷且政治依赖性强的通道就永远不会满意。同样,欧洲的德国和英国绝不会允许俄国在利凡得并由此在苏伊士航线上处于主宰地位。不过,俄国想要实现这点的前提条件是,占领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从而将它被封闭在黑海内的海军基地转化为可以自由进出的坚不可摧基地。俄国舰队具有的稳固发展、扎实训练并有自由出入口的这些优势是举世无双的,假如它针对苏伊士运河,那么与海权紧密相关的商业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此我特别强调,尽管我真心希望英国赢得目前在南非的战争,但我更希望英国通过以下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失败和损失:将力量集中在地中海和利凡得地区,和德国共同拥有苏伊士地峡及小亚细亚半岛的控制权,从而确保对于两国来说均是必不可少且无法被经由好望角的航线所取代的苏伊士航线的安全。

俄国对于海洋的要求在什么地方可能得到满足呢?只有两个地区,而且得到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让俄国彻底满足,因此俄国在海洋上的孤立地位不可能改变。两个地区中,一个是波斯湾,俄国可以从黑海之滨穿过波斯抵达;另一个是中国海岸,俄国已经经过西伯利亚到达该处。俄国要想得到波斯湾就必须侵略波斯或者使其让步,而且即使俄国抵达波斯湾它也不会满足,而是会以此为翘板对从俄国在东土耳其的边界最南点到波斯湾的大片领土进行占领。假如这些都能实现,俄国就处在了印度的侧翼,从而可以干预可能建造的从地中海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并延伸至印度的铁路。此外,尽管从波斯湾并不能像从利凡得那样对经过苏伊士通往东方的航路进行绝对控制,但是波斯湾具有侧翼上的意义,战时从那里可以施加长期性的威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俄国在波斯湾驻有一支海军,而此海军值得英国舰队及其盟友特别防备,那它们就可能放弃在黑海和中国海域的军事活动。因为英国舰队及其盟友如果将海军力量分散在两个地区,相互间进行呼应不太可能。基于这种情况,这些国家不会采取对它们带来危险的行动,这将有利于俄国。另外,反对俄国进入中国海岸是没有道理的,只会激起俄国的仇视。如果对俄国果真不进行什么抵抗,在东端,我们也将看到各个强国的汇聚,就像在争执地带的西端一样。而它们围绕的中心利益会因为中国政府的垂死状态颇具争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