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拯救全军的上帝在哪儿(第2/2页)

马灯的亮光被捻小了,精力最充沛的人也困倦了。只有老王斜靠着背包吸旱烟,仿佛以此来抵抗伸到他脸前的两双泥脚的臭味。

“老王,你在想什么心思吧?”小马仍不想睡。他透过昏黄的灯光,浏览着一幅或隐或现的《战地午夜酣睡图》,四周的枪炮声和周围的喧哗声,似乎和他们无关。小马仿佛看到所有人的梦海卷起的波澜:欢愉的,悲怆的,亢奋的,沮丧的,激动的,舒缓的,惊惧的,安适的,愧疚的,委屈的,高尚的,卑下的,遥远的,眼前的,恼恨的,眷恋的,恍惚的,清晰的,憎恶的,怜悯的,满足的,失意的,绝望的,希冀的……人间的一切酸甜苦辣,都在梦海的浪潮中沉浮翻腾,那是一个比现实更为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世界。小马忽然想到:与其说人生如梦,还不如说梦如人生哩!

“我在想,”老王沉思了一会儿说,“等我有了孙子之后,我一定带他到湘江来,对他说:‘你爷爷当年在这里打过白狗子。’如果他问什么是白狗子,小马你说,我怎么回答好?……”

小马也想不出如何回答。门口有一道电光闪烁,火蛇似地在屋里划了一下:“你们还不快睡?两个小时之后起床!”电光随着啪嗒啪嗒的脚步声走远了。

李德没有睡。他听不懂人们谈话的内容,却听得出他们的情绪。开头,他很不高兴,有人竟不客气地把他的腿推了一下,坐在他的竹床沿上吧嗒吧嗒地吃东西。他觉得国际顾问的尊严受到了亵渎。但他只好装睡,如果起来抗议,那就等于自找难堪。忍耐了一会儿就习惯了。短促的争执,唧唧哝哝的私语,满屋劣质香烟的气味,形成了一种战时常有的那种混乱嘈杂的氛围,让他又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幻觉。

他记起来了,那是慕尼黑起义失败之后,他和几个战友逃到乡村躲进一家农民的柴草棚子里。那时,他们为了打破战友们心冷意沉的气氛和制止互相埋怨指责的争吵,曾领头唱起一首古老的战歌:

上帝把钢铁铸造成刀剑

交到我们手里。

它给我们刚强和勇气。

战斗吧,人生不能为奴隶!

神圣的祖国啊!神圣的旗帜。

我们重新对你宣誓:

我们要把压迫者处以极刑

让乌鸦啄食他们的尸体。

我们就这样进行赫尔曼之战[2]

高举着正义的大旗!

……

此时,他也希望有一个拯救全军的上帝出现。


[1] 1919年德国艾伯特政府在魏玛城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和批准了《德意志共和国宪法》,通称《魏玛宪法》。8月11日宪法生效。德意志共和国宣告成立,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魏玛共和国结束。

[2] 赫尔曼,即阿尔米尼乌斯,为日耳曼族的一部落舍罗斯克族的首领。曾于公元后9年在条托堡森林歼灭罗马将军瓦鲁斯的三个军团,约两万人,被尊为解放日耳曼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