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34年11月30日 湘江西岸阻击阵地(第2/2页)

凌晨,蒙蒙大雾吞没了湘江,到处流漾着牛奶泡沫似的雾团,这对防守是有利的。

敌人看不清目标,便乱打冷炮,不让红军有半刻喘息时间。炮声在雾中显得沉闷仓皇,落点零乱,可是,这种冷炮有时危害极大,往往歪打正着,有时恰恰落在指挥部的要害位置上。

这是一个魔幻般的世界。神秘与恐怖感同时压在心头。

炮火的气浪使浓雾激荡起来,流动起来,在被撕碎的乳白色的雾团里露出了黑沉沉的山头,西风从越城岭猛扑下来,弥天雾阵迅速向湘江东岸淡散,山林、田野、沙丘、旗帜、烟火在越来越明亮的阳光下,流溢着油画般悦目的色彩。山岳又呈现出莽莽苍苍的姿影。

在敌人有飞机、大炮和精良的步兵武器的情况下拼搏,就等于敌持长矛我持匕首,只有近战,才能发挥红军之长。林彪命令部队不要过早还击,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而后突然反击。他借用了通俗小说中一句尽人皆知的话:“让他们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一军团是擅长打运动战的部队。这种阻击战打得这样出色,不能不归功于五次反围剿中,与敌人阵地对阵地拼杀时的短促突击的锻炼。错误的战略中可以有正确的战术。

当然,湘军也不都是孬种,他们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在后,好像着了刀枪不入的魔法,无知无觉地哇哇叫着,踏过他们自己弟兄的尸体,向对方阵地冲击。红军面对的是老虎,而不是老鼠!

这时候,阵地上炮火已经不再轰击,只有拉锯般地反复争夺。冲上来,打下去;打下去,冲上来。掩体,堑沟,雨冲沟、岩石、弹坑,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无止无休。白刃格斗,显得异常严酷。

林彪知道,交手的是湘军的四个师。湘军,自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与淮军李鸿章争夺权势中,就以骁勇善战闻名军旅了。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军时,大出了风头。现在湘军的战斗力不亚于“中央军”。此刻是在他们的家门口作战,他们更是恶如狼虎。每当战局危殆、濒临绝望时,营长、团长赤膊上阵,带着敢死队督战、冲锋,更是湘军克敌制胜、扭转战局的绝招。

何健和刘建绪,早在北伐之后清党时,就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了。林彪此时在望远镜里又看到了他们。

敌人的集团冲锋开始了。三百米的阵地湮没在隆隆的滚雷中,阵地活像一个活的躯体,在酷刑下弯曲、颤抖、痉挛、拱起。

天空弥漫着淡黄色的烟尘,硝烟带着有毒的TNT气味使林彪感到鼻腔痛痒,火星飞迸的灼热与黑烟和黄尘混在一起,蒸蔚成遮天蔽日的战云。

战云滚滚,不断地向外扩展。那是战神飘拂的黑色斗篷,它飞临沙场上空,不断用万条愤怒的金鞭抽击着遍体鳞伤的阵地。

这时,林彪看到救护队冲上阵地去抢救伤员。

“笨蛋!”他轻轻地嘟哝了一声,猛然把望远镜向下一抛,望远镜沉重地垂挂在他胸前。他转身对参谋人员说:“叫救护队撤下来,这时候抢救只能作无谓的牺牲!伤员在阵地上也是战斗力!”

当他看到参谋人员犹豫不决的神色时,他目光冷峻地盯着他们:

“战场需要理智,不是感情!”

他回身又把望远镜举起,无动于衷地看着血肉横飞的阵地。他相信自己是无私的,为了达到目的,一切代价都不值得惋惜、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