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周易》之辩(第2/2页)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这里面不正含着罗自勉讲的“剥复循环,原始反终,人短天长,推故更新”的易理吗?后来的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小小寰球”和“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也许就是罗自勉向他阐述的易理种下的思想基因。

罗自勉追述了自春秋战国、汉魏至宋代二程(程颢、程颐)至元、明、清以来的易学研究分歧。可分相数、易理两大学派:

相数学派,研究对象倾向自然现象,运用《周易》相数学,对天文、地理、历法、农业、医学、冶炼、航海、乐律、兵法、术数、养生等均有很大助益。

易理学派则偏重社会现象,将《周易》引向哲学、社会科学。

罗自勉认为这种分法是易学研究之倒退。阴阳八卦,时空合一,其变化无可穷尽。万物之象,万物变通之理,皆在《易》中!所以他向上天要求二十年的寿限,向毛泽东寻求研究权利的保护,他惧怕眼前的村苏维埃再来一次“焚书坑儒”。

毛泽东告诉罗自勉:“秦始皇只是在咸阳活埋了四百六十个方士和儒生。这是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而被迫的,不用强有力的铁腕就无法统一六国……”

直到四十年后,他提出“批林批孔”时,还阐述了这时的看法,并一时盛传他写的一首诗:

劝君莫骂秦始皇,

焚书之事待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

孔丘名高实秕糠。

百代数行秦政制,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将子厚返文王。

可是,罗自勉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毛泽东的看法大相径庭。他准备找好论据,到于都城外何屋——毛泽东的住处去跟他争辩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