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迈万德的血战(第2/10页)

他是怎样被出卖,心肠欲碎,死在异教徒的朋友和敌人之间,

英国人把他从王位上赶走,他的客人——俄国人却耻笑他,

我对报复已是心满意足了,我看到上帝的旨意是再好也没有了。

希尔·阿里之子亚库布继承了王位。迫不得已,亚库布于1879年5月同英国人签订了《甘达马克条约》。《甘达马克条约》内容包括阿富汗不得同其他国家直接交往,向英属印度割让土地,英国保留对开伯尔山口等重要地方的控制权,英国向阿富汗国王及其继承人支付年金,用武器、金钱和军队援助阿富汗等等。7月24日,路易·卡瓦格纳里爵士作为英国使节进驻喀布尔,监督《甘达马克条约》的执行。卡瓦格纳里是在卫队护送下进入喀布尔的,受到了英国官员们的隆重接待。他骑着一头大象,在一片礼炮和英国驻军的敬礼声中进入喀布尔,在巴拉·喜萨尔要塞设立了公署。

路易·卡瓦格纳里爵士成了亚库布的太上皇,控制着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军事和财政。英国使团的到来又一次给喀布尔带来了灾难,这里物价飞涨,阿富汗居民的生活急剧恶化。一个外国使团在首都主宰一切,加之《甘达马克条约》激起了阿富汗人一片义愤,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亚库布不断警告路易·卡瓦格纳里,直言人民有可能进攻他的公署。卡瓦格纳里却认为总体情况平稳,9月2日还在电报中说“一切都好”。阿富汗王国的军队曾与英国人的卫队爆发过争吵,卡瓦格纳里劝告自己的卫队:“沉住气,会叫的狗不咬人。”谁知,路易·卡瓦格纳里仅仅进驻喀布尔6个星期零5天,即电报发出的第二天,9月3日,阿富汗局势再次失控。

这一天是阿富汗王国喀布尔卫戍部队的发饷日,已经被欠饷3个月之久的阿富汗部族雇佣军士兵被告知无饷可发。从赫拉特开来的这些阿富汗士兵共有6个团,其中3个团要求发饷。他们要求补齐3个月的欠饷,却被告之最多只能补1个月。阿富汗士兵代表向英国使团请愿,卡瓦格纳里认为事不关己,拒绝干预。请愿演变成暴动,索饷的阿富汗士兵们用石头砸英国军官,冲入英国使团公署,用石头到处乱砸。英国卫队开枪镇压,大批阿富汗士兵倒在冰雹一般的子弹下。

起义就此爆发,来自附近城乡的阿富汗人潮水般涌入巴拉·喜萨尔要塞,捣毁修理厂、炮兵辎重场和弹药库,所有阿富汗士兵和平民一起进攻英国使馆公署。最终,英国使团公署被焚毁,以路易·卡瓦格纳里为首的英国使团和卫队全体人员都被杀。亚库布深恐引火烧身,不敢出动军队,只作壁上观。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哀叹:“如此耐心仔细地组成的这个政策之网,已被粗暴地撕破了。我们现在还得去织一个新网,但是我担心这是用无疑更差的材料织成的一个大网。”

英军迅速动员散布在阿富汗各地的兵力,集结起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1支炮兵队,共有5400人,22门山炮和野炮,由英军将领罗伯茨指挥,向喀布尔开进。10月12日,英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全力报复阿富汗起义者。对自己命运失去希望的阿富汗国王亚库布仅带着2名随从来到英国军营,宣布退位。他说,自己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自己宁可留在英国军营当一个割草人,也不愿再当阿富汗国王了。英国人宣布,亚库布自动退位,阿富汗成为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英国将主导阿富汗的政治进程,对阿富汗的未来做出安排。

罗伯茨成了喀布尔的实际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官邸外公开绞死了49名阿富汗起义者,逮捕了近百人,还下令在喀布尔城区实施戒严,在郊外焚毁参与反抗的村庄。阿富汗人用反抗作为报复,炸毁了英军两座军火库,喀布尔郊外的农民抗交粮食和税款。起义又一次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的阿富汗部族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起义者在喀布尔周围转战,神出鬼没,让英军疲于奔命,被称为“喀布尔的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