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迈万德的血战(第9/10页)

就是在河边,英军总算等来了援军,免于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迈万德之战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重大的军事灾难之一。英军阵亡1700多人,丢失7门大炮、1000支步枪、2400多头运输用的牲畜和200多匹战马,以及大批弹药(约28万发步枪子弹和450发炮弹)。阿尤布的军队损失亦有数千人。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英军具有良好的纪律和训练水平,并可得到一个有组织的后勤体系的保障。他们的对手,阿尤布麾下的阿富汗反英武装,仅是一群临时集结的战士,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和组织形式参差不齐,他们联合起来仅只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令人震惊的是,英军居然就惨败在了这群“乌合之众”手下。除了抗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担保这支队伍可以长期待在一起。战役结束后,数以千计的穆斯林勇士带着伤者和死者纷纷返乡,或者仅仅庆祝了一下胜利就离开了。

说来有趣,迈万德战役能广为世人所知,著名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恐怕居功不小。柯南·道尔笔下,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作为军医曾经在阿富汗服役,在迈万德会战中被阿富汗人的燧发火枪击中,负伤后回国治疗。书中的描写,即使现在看来还是十分真实可信:

这次战役给许多人带来了升迁和荣誉,但是带给我的只是不幸和灾难……在这次战役中,我的肩部中了一粒捷则尔(即“杰撒伊”)枪弹,打碎了肩骨,擦伤了锁骨下面的动脉。若不是我那忠勇的勤务兵摩瑞把我抓起来扔到一起驮马的背上,安全地把我带回英国阵地来,我就要落到那些残忍的嘎吉人(即穆斯林战士)的手中了。创痛使我形销骨立,再加上长期的辗转劳顿,使我更加虚弱不堪。于是我就和一大批伤员一起,被送到了波舒尔的后方医院。在那里,我的健康状况大大好转起来,可是当我已经能够在病房中稍稍走动,甚至还能在走廊上晒一会儿太阳的时候,我又病倒了,染上了我们印度属地的那种倒霉疫症——伤寒。有好几个月,我都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最后我终于恢复了神智,逐渐痊愈起来。但是病后我的身体十分虚弱、憔悴,因此经过医生会诊后,决定立即将我送回英国,一天也不许耽搁。于是,我就乘运兵船“奥仑梯兹”号被遣送回国。一个月以后,我便在朴次茅斯的码头登岸了。那时,我的健康已是糟糕透了,几乎达到难以恢复的地步。

迈万德战役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迈万德战役的一项直接后果,是让英国人认识到山地民族的剽悍善战。从此英国开始集中征召印度北部所谓战争民族的锡克人、旁遮普人和廓尔喀人入伍,这便是时至今日英军中依然存在的廓尔喀步兵团的由来。更重要的是,英国人认识到,在阿富汗用军事手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们理解了那首古老的阿富汗诗歌:

阿富汗的青年已经染红了他们的双手,

好像苍鹰在猎物的血泊里染红了爪子一样;

他们雪白的剑支闪耀着艳红的血色,

犹如夏日盛开的一圃郁金香。

于阿富汗人而言,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喀布尔市中心的迈万德大街上至今耸立着雄伟的迈万德战役纪念碑。纪念碑是绿色的,四周有四尊大炮,象征着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击败外敌侵略的光荣历史。挟迈万德战胜之威,阿尤布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将坎大哈团团包围。

英国人从喀布尔派来由罗伯茨指挥的援军:3800多名英国官兵、1.2万名印度土兵和36门大炮。英军在坎大哈外围巴巴·瓦里山脉下的皮尔·帕马尔村前与阿富汗人对峙。罗伯茨观察地形,知道依靠正面进攻去占领崎岖的巴巴·瓦里山脉,必将招致重大伤亡。他决定声东击西,正面佯攻巴巴·瓦里山脉,实际集中攻击阿富汗人的左翼,即皮尔·帕马尔村和村中那些带有院墙的果园;负责佯攻巴巴·瓦里山脉的英军第3步兵旅在掩护英军营地的山丘背后右侧摆开阵势,担任主攻的第1、第2旅部署在左侧;英军骑兵在左翼后方排成队形,四处活动,以威胁阿尤布军队的后方,堵截阿尤布去往赫尔曼德河的退路;坎大哈的军队则时刻准备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