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队的战斗部署和单独或联合使用三个兵种(第5/11页)

但我并未因此得出结论称,要坚决依靠浅近队形和火力。如果说在我所熟悉的交战中,法军总是过于纵深地集中在一处,那么它在四面敌人攻击之下,遭到致命袭击,也就不足为怪了。要评判浅近队形或火力对半深远队形的优势,就需要反复观察变成强击纵队的军队对展开线式队形的军队直接冲击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在我亲身经历多的战斗中,这样的小型纵队总是能获得胜利。

此外,当为冲击阵地而向前运动时,可否轻易变换队形呢?可否以展开的线式队形接近阵地呢?我想,谁都不会对此回答说:可以。如果为了占领坚固设防的阵地,而投入二三十个营,将它们展开成线式队形,以纵列或以连为单位进行射击,这将让军队在敌阵前面乱成一团,这些部队永远摸不到阵地前沿,更别说要占领阵地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

1.进攻时,深远队形危险较大,而半深远队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攻占阵地时,最理想的部署是,以营为单位构成的强击纵队,但也应该考虑适当地缩短纵深,以便发挥火力。此外,需要部署大量散兵和骑兵以掩护、支援纵队。

3.防御时,第一线成展开队形,第二线成纵队队形很有利。

4.是否能成功运用这些队形,取决于将帅的才干。

自本书问世以来,武器又有了许多新发明,这些发明对攻击时采用展开队形是很有利的。尽管武器的进步很大,但这也无法改变军队部署的方式,我很难想出一种比纵队更好的攻击阵地的队形了。关键还是在于将领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综合利用队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术最大的难题就是选择部队战斗部署方法,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想用一种绝对的体系去解决这个难题,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同战场的地形条件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即使20万人展开线式队形,部队也可行动自由,如法国的香槟等地,有的地方,哪怕是极少的部队也难以展开,如意大利、瑞士、莱茵河河谷等地。部队对各种机动的熟练程度,部队的装备,全军的民族气质,都会对部署产生影响。

俄国步兵纪律严明,熟悉各种机动,当他们运动时,哪怕战线再长也能保持秩序。所以,俄国步兵所能采用的体系,是法国和普鲁士军队所无法效仿的。

要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讨:

1.敌人射程外最好的行动方式。

2.最好的冲击方式。

3.最好的防御战斗队形。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认为对部队的训练,需要参照如下标准。

1.成营纵队向中央运动,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射程外展开成一线,或者在必要时能以纵队队形进攻敌人。

2.以每线上部署8~10个营展开和并列的线式队形运动。

3.以营为单位形成正方形队形,这种断续的线式队形,比连续的线式队形更便利。

4.以连为单位地绕翼侧前进。

5.以小方阵或线式或正方形队形前进。

6.以不同的运动方式变换正面。

7.成连纵队变换正面,以达到不展开面变换队形,这种方式更方便,也不易受地形条件限制。

各种前进运动中,在无危险情况下,以连为单位的侧敌行军是最简便的。如果地形平坦,这种运动最易取得成功。如果在地层断裂处行动,它也很方便。它的弊端是,过分地分散了战斗线。如果通过训练使官兵习惯这种运动,并严格训练向导和旗手,就能有效地避免混乱。我唯一担心的是,如此分散的单位会遭敌骑兵的猛烈冲击。但是,通过侦察,或者在接近敌人的地方改变队形,或者只在通过两军相隔的中间地带才采用这种地形,是可以避免危险的。

一旦敌人有靠近的迹象,就需要迅速变换队形,但要注意,不管采取什么预防措施,这些机动只适用于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