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9/10页)

我所提到的时期,英国的国策几乎与战争同步的。因此,它对设防据点的规划都带有尝试性质,这跟英国宪法的产生极其相似。美国很少发生战争,其对外政策的发展鲜少受军事气氛影响,而军事气氛往往促成下意识的准备。在我的这部讲稿还未完成时,美国、德国、日本还没有装甲舰队;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仍属西班牙,夏威夷则为一独立社会;美国海军总部,还是陆海军联合作战部,都还未建立。

现在讨论美国港口的设防规划还为时尚早,原因是,上文提到的那些部门正在处理这个问题,无法提供详情。我可以将某些总的战略考虑归纳如下。

首先,海军场站的必备军事条件。建造和装备一艘战列舰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可见,海军造船厂不能将建造舰船当成首要的军事目的。假如一个海军造船厂能快速地建造质优价廉的舰船,这些都是良好的工业或经济的依据条件,而非军事的依据条件。海军造船厂的首要职能是在战争中维护舰队的效能,尤其是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因日常勤务或战斗而遭受损伤的舰船。为了使所选地点符合这一目的,必须考虑到其战时的效能,可从位置、力量、资源三方面加以考虑。关于资源,要求所选地点供应丰富,能保证坞修快速完工。当然,三项必需条件可能会使考虑变得复杂,但是以建造舰船为核心考虑,也就简单多了。

上一原则对本土还是海外的主要海军场站都适用。在本土,每条海岸边境应有两个这样的海军场站:一处可能是主要的,另一处则是次要的或者正在发展之中的。本土以外的海军场站的数量和位置,则以国策而定。假如国策集中于本土附近的权益,则这一地区的海军场站的建立,可参照本土港口的条件。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罗亚尔港、基韦斯特、彭萨科拉和新奥尔良都曾是海军场站,但发展十分有限。那次战争中,舰船可前往北方船坞进行修理,前线的兵力通过轮换维持战斗力。

每一支部队都需要一定的轮换制度,我国的坞修地点应尽可能位于由莫比尔至诺福克(或纽约)之间。

这部讲稿完成时,美国人只有门罗主义可算是称得上对外政策。现在,我们又有了“门户开放”。政府根据一定原则处理对外关系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这种固定而明确的原则,可称之为外交政策,但它们都只适用于特殊事件和偶发事件,所以不会对上述两项政策产生连续不断的影响。这两项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态度和国民利益而制定的,具有制造舆论的作用,能持续不断地影响外交。门户开放指商业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亚洲人制定的。夏威夷便是一个恰当的实例。日本强烈反对美国占领夏威夷。美国不能容忍亚洲进入其地广人稀的太平洋沿岸,任由亚洲人自由迁入,否则其结果将变成亚洲人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这是美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美国结合实际情况,在太平洋设置海军场站,恰如英国在地中海逐渐获取海军场站一样。门罗主义是美国唯一的积极对外政策,门罗主义的焦点即巴拿马地峡。美国的国家权益已逐渐而迅速地集中于加勒比海,而巴拿马地峡的通道恰好穿过这一区域。我的讲稿最初写成时,太平洋问题和其国际意义尚未显现,极少人注目。现在,太平洋已具有现实而直接的意义。这种转移,可同18世纪后半期英国政治家们的评价相提并论,即从加拿大至委内瑞拉的西大西洋的地位已超过地中海。地中海并非不再重要,而是失去了领先地位。加勒比海地位与太平洋相当。巴拿马运河即将建成[6],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间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在这两个方向上选定的港口可以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其中每个部分的设施和持久能力都应按其对整体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