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寻找新战场(第4/10页)

实际上,柏林早就准备好供签署同盟协议所需的文本,恨不能马上发往君士坦丁堡。德国的同盟协议草案要求土耳其向所有德国正在参战的战场投人兵力。青年土耳其党人没有想到德国有如此高的要求,找了个借口没有签字。同时,他们开始暗中与俄国谈判是否有可能建立类似的同盟协议。此时,俄国的自信心很高,相信协约国的兵力能战胜同盟国,所以断然拒绝了土耳其。俄国人认为,可怜的土耳其人正在利用同盟来阻止俄国夺取君士坦丁堡。

德国人对土耳其人故意拖延不满,于是派遣两艘高速大型战舰与英国和法国舰队藏猫猫,偷偷进入了地中海。8月10日,德国两艘战舰向阿尔及利亚海岸开炮后,受到敌军舰的尾随追击,它们逃窜到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要求允许进入海峡。土耳其青年党的主导人物恩维尔·帕夏,这位只有34岁的土耳其战争大臣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德国顾问坚决要求他允许德国战舰进入海峡。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官要求他拒绝。他试图拖延,但德国人强迫他立刻做出决定,他退让了。土耳其人让两艘德国战舰开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北面。追击德国的军舰被阻止了。达达尼尔海峡关闭了,运输35万吨出口货物的俄国船队突然无法从黑海抵达地中海。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还是没有做出最后决断。德国决定将开进达达尼尔海峡的两艘军舰送给土耳其(虽然这两艘军舰有了土耳其名字,但全体舰员都是德国人,继续接受德国命令),土耳其政府拒绝评论。结盟的事一直拖延到9月还没有结论。为了促使土耳其陷入危机,两艘德国军舰行驶出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这两艘德国军舰悬挂着土耳其的旗帜,向俄国的费奥多西亚、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开炮射击。不仅俄国人吃惊,连土耳其青年党也非常吃惊,赶忙向彼得堡方面解释攻击是德国人的行为,土耳其愿意保持中立。俄国方面回复说,土耳其可以用驱逐德国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清白。土耳其无力做到这一点。11月30日,由于土耳其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前回答协约国的最后通牒,俄国向土耳其宣战。英国和法国几天后也向土耳其宣战。

虽然土耳其与同盟国建立同盟关系对协约国来说是一个打击,但是一些英国领导人认为土耳其带来了一些新机会。由于不像俄国和法国那样易于受到入侵的威胁,英国从来不愿限制自己的战场范围。1915年初,从英国海外殖民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调回的常规军队回到欧洲战场,约翰·弗伦奇爵士手下的兵力已经达到30万人。基钦纳在英国本土招募的数十万新兵正在接受军训。如何使用这些新兵力成为一个问题。许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内阁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答案,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弗伦奇并没有被伊普尔的巨大损失吓到,他和霞飞仍然坚信德国的防线能被打破,他渴望证明这一点。一连串人为夸张的德军伤亡报告助长了他认为德军正趋向于崩溃的判断。协约国的宣传工作者把西线每一次战斗都描绘成德军机械的自杀式攻击,而实际上德军的伤亡水平要明显地低于协约国。伦敦的作战部主任给出了一份报告,说明德国在几个月内将人力耗尽(这个虚构的故事流传了很长时间。1915年6月前,另一位作战部主任预测,如果英国继续打击德国,德国将在6个月内被打败,大战结束)弗伦奇与霞飞一样想发动进攻,但他不想在霞飞的指挥下作战,甚至不想与霞飞并肩作战。他不断要求独立行动。然而,他俩有一个基本共同点:所有英国士兵都应该被派往西线,越早越好。

1月初,弗伦奇回到伦敦参加英国战争委员会召开的会议,这是一个新的战争计划机构,成员有阿斯奎斯、基钦纳、丘吉尔、格雷、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弗伦奇提出一个新进攻方案,要求沿着海岸前进,收复被德军占领的比利时港口。丘吉尔支持这个方案,他认为这个方案能把中立的荷兰带入协约国阵营,能把更多的德军吸引到西线,为英军在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登陆做准备。一开始,委员会反对弗伦奇的方案。大多数成员认为该方案太冒险,收益不大,与霞飞的愿望相去甚远。霞飞希望英军不要沿海岸进攻,而是把重点还放在伊普尔。几天后,弗伦奇的方案又回到委员会的讨论中,大家不是想批准这个方案,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可以讨论的可能性。阿斯奎斯对这个方案不友好。基钦纳绝对地反对。基钦纳的真实想法是不能公开的,他希望把英国的部队先保留在国内,直到法国和德国消耗殆尽。然后,英国可以派遣大规模的新部队跨越英吉利海峡,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法国境内的德军,可以被视为堡垒,用进攻的办法推不动。”基钦纳告诉弗伦奇。“英国的防线,”他补充道,“可以被当作投资保留着,而同时必须另选战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