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凡尔登大挪移(第2/7页)

凡尔登的战火,复燃了东线战事的余烬。1915年底,在一次协约国高级指挥员作战计划会议上,俄国人抱怨同盟国之间不能相救的现象,当德军把俄军从波兰连根拔起的时候,协约国成员竟没有人出手相救。沙皇派遣自己的新任总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亲自参加尚蒂伊会议,要求建立协约国成员之间必须相救的协议——无论何时某个战场受到威胁,其他战场就必须发动进攻,以便缓释压力。凡尔登战役刚爆发几天,法国就提醒彼得堡政府应该遵守协议。俄国人的反应令人感动,他们准备在任何时候前来营救法国,俄国人的热情与英国人的尖酸刻薄形成明显差异,英国人的态度常常使英法关系受损。不过,如果是俄国人在请求帮助,很难想象霞飞和黑格将如何反应。

实际上,只是沙皇一个人热衷营救法国。凡尔登开战的第三天,俄军总参谋部在沙皇的指挥部开会,俄军指挥官认为俄军还没有准备好发动一场新的攻击,如果此时发动攻击,有可能破坏未来真正有机会成功的攻击。他们还指出,融雪期就要到了,山洪引发每年一度的“断路期”,在此期间部队和大炮都无法移动。沙皇最终还是做出选择。他不仅决定发动攻击,而且要在融雪期到来前进行。唯一待定的问题是在何处向德军发动攻击。

俄国人似乎手中有多个好目标可供选择。失去波兰后,俄国战线急剧缩短,每英里的战线上可供布置的兵力增多。在北方,由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指挥的战区有兵力18万人,而对阵的俄军有兵力30万人。俄国人在中部的兵力优势更大:70万俄军对阵36万德军。在南面,战线向东延展至巴尔干半岛,双方的兵力势均力敌,双方各有50万人。然而,对阵的敌人是奥匈军队,不是德军,所以局势并不严峻。俄国军官的素质令人担忧,但士兵的状况令人更担心,大部分俄军士兵是未完成军训的新兵,武器装备少得可怜。按照德、法、英的标准,规模巨大的俄军几乎可以算是处于令人遗憾的混乱之中。战争大臣阿列克谢·波利瓦诺夫正在改善军训和供应,他已经取得一些鼓舞人心的进展。大公爵尼古拉在1月份发动高加索攻势,仅在一周的时间里就打败了驻守在科尔萨科夫(Koprukov)的土耳其军队。2月16日,大公爵尼古拉的部队占领埃尔祖鲁姆(Erzurum),这座城市是奥斯曼帝国北部最重要的要塞。显然,俄军是有能力打胜仗的。

俄军发动攻击的战场终于确定下来,位置在西北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的那拉奇湖(Lake Naroch),进攻部队包括俄军的北方集团军和中部集团军,有10个军大约20个师的兵力参战,俄军的兵力远远超过德军,具有决定性的优势。指挥这些俄军部队的是两名俄国最有声望的将军,阿列克谢·埃弗特(Alexei Evert)和阿列克谢·库罗帕特金(Alexei Kuropatkin)。

在发动进攻前,俄军出现一系列的延误事件,延误给予德军备战的时间。俄军于3月18日正式发动攻击。令人讨厌的解冻提早了几天,地上的烂泥深达膝盖,但是,俄军对胜利充满信心。在俄军中,阿列克谢·埃弗特和阿列克谢·库罗帕特金指挥的部队有最好的武器装备。俄军的进攻开始于凡尔登式的炮击,在8小时里向德国第十集团军的阵地炮击了3万发3英寸(约7.5厘米)炮弹、9000发重型榴弹。接着,步兵进攻开始了,在12英里宽的战线上,4个军的俄军兵力向只有五分之一大小的德军发动冲锋,在很短的时间里攻破德军的两道防线。但是,仅一周之后,俄军的进攻便停顿下来,在被攻破的德军两道防线之后,俄军无法攻占德军占据的高地。

俄军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天气恶劣和缺少空中侦察造成俄军大炮处于盲目炮击的状态,大量弹幕轰击倾泻到没有德国部队的地区。即使大炮能向步兵提供支持,其效果也不佳。大地上的雪一会儿融化,一会儿又冻结,步兵运动非常困难。军队的素质也有差异,俄军低,德军高。68岁的库罗帕特金是俄国独裁政治的典型产物,他长期占有明显不合适的重要职位,竟无人敢怀疑。他是俄国宫廷里的红人,曾在1898年至1904年期间担任战争大臣,指挥日俄战争中的所有俄国地面部队。由于俄军在沈阳惨败,他被解职。但是,他利用关系重新获得高官。他在大战中的指挥表现极为笨拙,但在1915年还是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的司令官。此时,在那拉奇湖战场,他未能向谨慎的埃弗特提供必要的帮助而致使俄军惨遭失败,就像当年莱宁坎普在坦南堡战役中未能向萨姆索诺夫提供必要帮助一样。埃弗特的部队在很深的融雪中向德军阵地冲锋,德军则躲藏在鲁登道夫一冬天都在修建的防御工事中屠杀阵地前的俄国士兵。1.2万名还穿着薄衣的俄国士兵,尽管没有死在德军的枪口下,却在寒冷的晚上被冻死。此时大战已经进行了一年半。俄军的进攻很快结束了,由于德军伤亡不大,所以几乎没有影响凡尔登的战局。德军虽说兵力不如俄军多,但并不需要从别的战场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