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筋疲力尽(第7/7页)

12月初,法金汉和马肯森会合了,共同发动了阿尔杰什(Arges)战役,摧毁了罗马尼亚军队。自从罗马尼亚宣战以来,有20万罗马尼亚人被杀或负伤(实际上一半死亡是由于疾病造成的),15万人被俘。那些能跑的罗马尼亚人,向北逃入俄国。德国、保加利亚、奥地利(外加土耳其人派遣来的阿拉伯部队)一共伤亡了6万人。12月6日,他们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大游行庆祝胜利。阿列克谢耶夫派来攻击马肯森的军队,除了只能阻止马肯森从多布罗加沿黑海海岸向北进军,已经无法做更多的事。

罗马尼亚战役的真实战果,既不是敌人的伤亡人数,也不是胜利者的政治宣传。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中,同盟国从罗马尼亚运走200万吨的谷物、100万吨的石油、20万吨的木材、10万头家畜。所以,罗马尼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供养德国去打仗。

几乎所有的战斗都结束了,剩下的是最早启动的凡尔登战役。12月13日,约瑟夫·霞飞脚下的政治坚冰融化了。维护他的人再也无法抵御人们质疑的压力,人们质疑他的领导能力,特别是,人们质疑他为什么没有组织好凡尔登的防御。这位马恩河的英雄、受尊敬的巴黎拯救者被调到战争内阁担任一个挂名顾问。为了安抚他的支持者,也为了防止他和他的支持者抵制和抗议,他获得了法国陆军大元帅的名誉。接替他做法军总司令的人,不是他有能力的副手卡斯特劳(他拥有太多的贵族色彩,天主教的色彩也很浓,共和党主导的法国政府无法接受他),也不是实际战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福煦(他也是天主教徒,一个教会的在俗人员,他有一个兄弟是耶稣会神父),也不是有极高能力、极高敏锐力的贝当(他有一种蔑视政治家和同行将军们的习惯,政府与军队都无法包容他)。新总司令是法国的新恋人罗伯特·尼韦勒,他自封为战争天才,因为他认为自己把凡尔登从一场悲剧转化为一个法国的胜利。

尼韦勒升官后的第二天,他的得力干将曼京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最后一次进攻。这次进攻很成功,至少曼京这么看。有1200名德国人被俘,115门大炮被缴获。但是,这次进攻缺少战略意义。第三天,德国人进行了一次反击,夺回失去的阵地。法军这时才真正停止战斗,自德军停止进攻以来,法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4.7万人。

凡尔登战役终于结束了。几个月以来,凡尔登战役变成符号之争。没有人愿意问一问为什么法军要发动攻击,或者为什么德国人必须防守。德国皇储在战后的回忆录中提出了德国方面的理由。凡尔登洒下太多德国人的鲜血,简单地离开凡尔登战场,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将引发国内的动荡,他写道。而法国人最终为之战斗的不过是荣耀——不是法国的荣耀,而是曼京的荣耀。

虽然1916年最后一次进攻缺少任何真正的意义,却为来年的战争带来一个不吉祥的象征。这个象征,被许多人忽略了。法国士兵再一次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机关枪,向德军的战壕冲过去,他们又在像绵羊一样咩咩哀怨了。那哀怨的声音在四周回荡。咩,咩,那是即将被处死的人悲惨的控诉之声。未来将会有战斗,还会有阵地的得失,但战士们的哀怨声才是未来的真正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