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普瓦提埃和黑太子 13501360(第3/11页)

爱德华三世对这种战争的狂热了如指掌,也知道该如何运用它。他已经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宣传家天赋,充分利用了在当时还非常原始的大众传媒。此前我们已经说过,爱德华曾下令在每个教区教堂宣读腓力的战争动员令,这不过是其中一个事例罢了。爱德华还在市场、郡县法庭中宣读公告。这项措施执行得非常彻底,甚至被比作“一种通讯社”。这些公告对入侵诺曼底、克雷西大捷、占领加莱等重大事件仅寥寥数笔带过,而详细地描述法军入侵英格兰的威胁,无论这类威胁是多么微不足道。此外,爱德华聪明地利用了教士阶层,要求主教们为战争举行集体祷告,许多教区肯定都举办了类似活动。1346年,多明我会修士——当时公认最好的传教者——被赋予一项使命,即向国王的臣民们解释他为何要争夺法国王位、为何要向法国开战。因此,14世纪30年代的几次战役和40年代的几次胜利的消息广为流传,这在当时很不同寻常。

黑死病流行过后,爱德华更缺钱了,但他至少对自己所能负担的费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345年之后,国王的司库一职改由温彻斯特主教威廉·艾丁顿担任,他是一个天才人物,1356年又担任了国王的大法官。艾丁顿把所有政府财政大权都集中到财政部下;只有集中所有财政收入,他才可能为国王的战争筹集足够资金。议会也愿意合作。著名的英国历史学教授麦基萨克认为,在同议会打交道时,爱德华的策略是“把战争描述为一个为守卫国土和争夺法国王位而进行的股份合作制的伟大事业”,同时不断向议会报告战争进展情况,并在外交事务上反复咨询议会的意见。艾丁顿娴熟的财政管理技巧使国王得以在不过多增加税赋的情况下筹到了足够的资金。

此外,英国在法国找到了一个新盟友——年轻的纳瓦尔(又作“纳瓦拉”)国王。他的绰号是“坏人”查理。他不仅是纳瓦尔这个位于阿尔卑斯山另一头的小国的国王,他在诺曼底境内和巴黎附近拥有许多伯爵领地和富饶的大庄园,并在法国王位归属问题上比爱德华三世更有发言权。他的母亲是路易十世(1316年去世)的女儿,在继承顺位上比她的姑妈伊莎贝拉(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更靠前,但她的叔叔们想办法排除了她的继承权——大部分原因是她母亲混乱的性关系。无论如何,如果查理在1328年已长大成人,法国王位更有可能落到他头上,而非瓦卢瓦的腓力。结果,这位风度翩翩、巧舌如簧、毫无道德原则的年轻人(1350年刚满18岁)因命运的不公而怒火中烧。更糟糕的是,除了丢掉法国王位之外,他还被剥夺了香槟和昂古莱姆伯爵领;为弥补他的损失,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却始终没有支付嫁妆。查理认为,他的最优策略就是为爱德华提供帮助,然后劝说约翰二世出钱收买纳瓦尔王国,进而挑起金雀花王朝和瓦卢瓦王朝之间的争斗。查理似乎对阴谋诡计有近乎狂热的痴迷。

但是,纳瓦尔国王在1354年的首次行动一点都不巧妙。他一直以来都极度憎恨法国骑士统帅卡洛斯·德·拉塞尔达(“海上西班牙人之战”中卡斯蒂利亚军的司令),因为约翰把昂古莱姆赐给了他。查理将这位大统帅引诱至自己在诺曼底的领地,对他进行伏击后杀掉了他。纳瓦尔国王欣喜地宣称,“我是在上帝的帮助下杀死了西班牙人卡洛斯”,随后他又“向法国国王致歉”。约翰二世对宠臣被杀感到十分恼怒,但他听说这位危险的外甥与爱德华三世相互勾结,又害怕得要命,不仅假装原谅他,还试图用科唐坦的一大片土地收买他。查理丝毫不为所动。英国人得知查理对法国国王非常不满,更加下定决心要重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