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第3/8页)

八月九日早饭后,罗子春驾车武伯英坐车,出南门直奔小雁塔司令部。罗子春把车停在荐福寺山门外,武伯英经哨兵通报后只身走了进去,被带班员领到了宽大的司令办公室。胡宗南还没来,武伯英等了片刻,勤务员奉上咖啡,他一口未喝。咖啡尚热,胡总指挥就来了,他连忙离座相迎。胡宗南一进办公室,冲他点点头,把身上的配枪等物卸下,交给警卫员悬挂,脱了军装只剩军衬。

胡宗南转头翻眼看着他:“你枪打得怎么样?”

武伯英如实作答:“原来在雨花台特训,打得还好。后来在调查处,放过几枪,最远就是你我现在这距离。这二年,连枪屁都没闻过。”

胡宗南知道所谓放枪即近距离杀人。“打枪,不能生疏。神枪手都是拿子弹喂出来的,我的冷枪手,没定子弹限量,想打多少就打多少。听说过你枪打得准,有空就到一师靶场来,我交代过了,想打多少就打多少。部队都在前方,靶场很久没传出枪声了,尽你用。”

武伯英不知这种特别的示好方式,代表什么特别的意思。“我没枪。”

胡宗南很惊讶:“蒋铭三没配给你?”

“可能因为用不着吧。”

“哼哼,后方就太平无事了吗?别太乐观,也别麻木,你干的事凶险,没枪怎么能行。间谍有枪你没枪,还反个什么间谍。枪是男人的胆魄,也是英雄的宝剑,绝对的好东西,我送给你。走,去看看,我的兵器室,就是最好枪械的大全。”

“多谢总指挥。”武伯英看着这个小个子男人,正是枪兵让他成为了风云人物,如何能不迷恋。

司令部原本是荐福寺佛产,并非胡宗南强占,而是接管来的营产。十年前被国民革命军革了,驱赶僧人驻扎部队。司令办公室原是方丈室,旁边就是善缘房,用来储藏香客居士们进奉的香油钱和礼敬品。善缘房没有窗户,墙壁特别加厚,被改造成私人储藏室。哨兵开门,警卫员前导,武伯英跟着胡宗南走进来。保险柜里存着军饷珠宝,铁皮柜内放着古董玩物,枪柜内摆着各式单兵枪械,还有两个花梨木面条柜,收着信件和文件。因为长期隔离,室内充满奇异的香味,檀木混合枪油的气味,在清凉的空气中有薄荷般的刺激。

警卫员开灯关门,垂手站在一边,胡宗南努嘴示意:“把手枪柜子打开。”

警卫员寻到钥匙,开了一个枪柜门锁拉开门扇,上下一通隔着七层木挡,每层摆着四五把手枪,泛着金属光泽。

武伯英走近目光梭巡,拿起一把美制柯尔特手枪,在手里掂了掂。“刘天章有一把,外形大,声音大,威力大。总指挥,多谢,就这把吧。”

胡宗南冷哼一声:“你也太小瞧自己了,把自己放到了他那个层次。”说着转头命令,“打开金器柜子。”

警卫员依令择出一把钥匙,插进一个大保险柜锁孔,胡宗南走过去,柜子比他还高。他亲手对好密码,拧钥匙使劲拉开柜门。柜门半尺厚,钢板包着石板,很有分量。柜内分为上下两层,柜门一开,黄金特有的光芒就漫散了出来,金灿灿黄澄澄,非常富贵奢靡。两层摆的都是金锭,上层较大的半柱为金条,下层较小的方块为金砖,堆放整齐。上层大金条较少,铁隔挡空出一截,摆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鳄鱼皮盒子。他左手取出盒子,右手顺手取出一根金条,在保险柜上磕了下,发出既沉闷又清脆的响声。“和日本人对阵,干掉尉官的奖励小的,干掉佐官的奖励大的,剩下了,没预计的那么多。”

武伯英看清金条上面铸着“家国功臣”四个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胡宗南脸上带着浓浓的感伤,随手又把金条扔了回去。“淞沪一战,勇夫泉涌。我一军的主力师,减员八成。有些人挣来了金子,却没命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