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火热的投资项目(第2/4页)

万胜的意思很明显了。

如果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美国会对本国经济做调节,政府也会出面扶植本土企业,但外来资本受到影响,美国人可不会去管。

“所以我让集团公司把资本转移到中国市场,第三世界的实业资产,才是最稳定的。”

万胜继续说道。

实际上,这些考虑万胜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说过,甚至凯文·泰戈尔都没有,因为这和前世记忆中的“金融危机”有关。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2007美国金融危机就要爆发了,即便说出这些被人相信,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他信对此倒是不置可否。

西那瓦家族产业主要还是在泰国国内,美国的经济对泰国影响不大。

不过他信却对泰戈尔万集团最新的投资计划感兴趣,“听说你们打算投资一家规模巨大的足球学校?”

万胜道,“那主要是做慈善,用于发展中国足球。”他当然不会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

他信理解的点头,想了想忽然开口道,“如果我的家族想要入股这家足球学校,你们会考虑吗?”

万胜听罢有些惊愕,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入股,我只是想发展中国足球,这项投资多半会是亏本的……”

“我的家族愿意投资,即便它不赚钱。我只有一个要求。”他信说道,“我希望足球学校在建立好之后,能够分配给泰国一些入学名额。”

万胜想了下,说道,“我很难现在给出答复。”

他信回道,“如果有了答复尽快告诉我,我的家族是带着十分的诚意进行投资。”

直等离开主席办公室,万胜都有些朦朦胧胧的。

这个泰国人的家族要入股自己在中国的足球学校?怎么想都有点不能理解。

在中国建设的足球学校,短期时间几乎不可能赚到钱,那么即便拥有股份,也是个一直追加投资,没有回报的项目,真正投资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没有回报?

万胜仔细一想,就知道了他信这么做的目的。

简单说来,拉拢和政治!

曼城俱乐部里,他信才刚刚担任俱乐部主席,一个泰国人担任英格兰俱乐部的主席,肯定不会得到多少球迷的支持,他信正打算长期在英国生活,他希望能改变这一状况,希望得到更多球迷的支持,所以就必须要拉拢在球迷中很有声望的自己,只有自己支持他,他才能获得更多来自球迷的支持。

这就是拉拢。

政治层面来考虑,就要说起西那瓦家族在泰国的影响力了。

他信是泰国商界、政界的传奇人物。

在1981年,两次生意失败高筑2亿铢债台后,他信终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利用过去的关系,他信向政府部门出租IBM电脑,转年又创办了西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

1986年,泰国开放电信业给私人经营,西那瓦电脑公司成为最先取得营业执照的电信公司之一。

1990年,公司上市,几乎垄断当时泰国电视卫星天线和移动电话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信已拥有4家上市公司中超过50%股份,媒体都称他为“电信大亨”。

也在此时,他信成为泰国首富,且是《财富》世界500位“大亨”中唯一的泰国人。

商业上成功之后,他信没忘记儿时志向,着手进军政界。

1992年的采访中,他信说:“政治和商业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政治就像太阳,商业就像大地。如果大地离太阳太近,就会灼热,而太远,就会寒冷。但它们无法完全分开。”

在从政之后,他信在1994到1995年期间担任川·立派内阁外交部长。

“他信始终游走于商业和政界之间,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协同这两个领域的能力。”

独立学者克里斯·贝克说。

1998年,他信联合22名商人和学者成立了泰爱泰党,不仅迎合了当时泰国商界对传统精英政治的失望之情,也抓住了农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