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质疑和炮轰(第2/3页)

在争议声中,斯塔姆还是打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尽管他多次强调:“我可以打右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中路。”

但在右路位置上,斯塔姆的表现确实不坏,对锡耶纳,他展现了自己犀利的助攻,对特雷维索,在协防上同样给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斯塔姆也许会休息一小段时间,利用这一段时间,他的心情可以得到些许平静,在质疑之后,他终究还是显示了自己的价值,安切洛蒂赛后把这场胜利称为“重要的胜利”,但没有斯塔姆,就不会有这场胜利。

斯塔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这场比赛如果没有斯塔姆出色发挥的话,AC米兰事实上很难取得这场胜利。

就像安切洛蒂在赛后所说的那样:场面有点难看。

从赛后的技术统计上看,AC米兰控球时间达到了67.1%,对方只有一半,射门次数AC米兰11次,对方3次,但有些东西是并不能直接从技术统计上看出的。

一句话,AC米兰在对特雷维索的比赛中,险情比较多,就算对方没能形成射门的一些进攻,也一度威胁了AC米兰的球门。

控球时间占据这么大的优势,为什么在场上并看不出来?

主要就是因为AC米兰对特雷维索采用的快速的进攻,准备不足。

特雷维索这边,虽然控球时间持续不长,但确实对AC米兰造成了威胁,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次这样的进攻,都能直接打到AC米兰的禁区内。

AC米兰的后卫,尤其是斯塔姆,今天的防守无可挑剔,但在AC米兰的中场,与对拉齐奥、锡耶纳的比赛相比,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是的,少了一个安布罗西尼。

事实上,过去安布罗西尼还是替补球员的时候,安切洛蒂就有一个套路,安布罗西尼上场,替下一名前锋,因为安切洛蒂知道,有安布罗西尼在,对方打入AC米兰禁区的机会要少一些。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上赛季主场对埃因霍温的比赛中,AC米兰上下半场表现判若两队,安布罗西尼的出场彻底把局面扭转了回来,他上场之后的20分钟,埃因霍温只有一次无威胁的射门。

那么安布罗西尼能给球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是整体控球,实际上,AC米兰的中场与尤文图斯、国际米兰相比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尤文图斯、国际米兰的中场推进很难被对方阻截,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中场像一部机器,一个链条,拥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和整体意识,这一点在尤文图斯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也许尤文图斯的中场没有什么创意,但是很少失误。

国际米兰有一个有创造力的贝隆,但贝隆带球能力不强,中场控制讲的也是整体控制。国际米兰、尤文图斯,相对踢球随意,靠个人能力的人都在前场,例如伊布拉希莫维奇、阿德里亚诺,而在AC米兰,西多夫恰恰就是属于这样的天才型,这样的球员注定出彩多的同时,失误也多,比如对特雷维索的比赛,对方两次致命的反击,均是抓西多夫脚下的失误造成的。

在皮尔洛的另一方,是加图索,与西多夫的天才型不同,加图索确实在控球上有所欠缺,他的传球准备时间比较长,缺少假动作的掩护,容易让对方直接抢断,造成反击。

事实上,无论安布罗西尼顶替加图索还是西多夫,都会对整体控球好一些,也许顶替西多夫时中场纵向突击能力差了一些,但是失误会减少很多。

二是位置感,AC米兰皮尔洛身边的两名防守型中场的位置感都不是很好,加图索一对一防守能力很强,但在大局观上不如安布罗西尼,而AC米兰打的三中场很容易让对手横向拉开,形成“跟跑”的被动局面,有一个位置感和防守大局观出色的球员,适时把对方逼入“死角”,为队友赢得回防的机会,形成局部的优势是必要的。这一点安布罗西尼与尤文图斯的埃莫森类似,每场抢断次数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在防守上起到的作用却是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