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共生 第十一节(第5/6页)

圣美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如此兴奋,为何对线粒体竟如此痴迷。为什么?搞不懂。“扑通”、“扑通”、“扑通”。心脏仍然在猛烈地跳动,额头上渗出了油汗,胸口和大腿内侧也都浸透了汗水,衣服紧贴在她的身上。圣美用手指刮了一下额头的汗液,只觉得黏糊糊的。

圣美睁开眼睛,从包里取出手绢擦了擦额头和脖子。再一看屏幕,石原教授已经把话题转移到了线粒体DNA上。随着老化的加剧,线粒体内的DNA会出现异常。这类现象似乎与一种叫活性氧的物质有关。教授举出了几种因线粒体基因异常而引发的疾病。接着,石原教授又淡起了线粒体基因是怎么代代相传的。“有意思的是,线粒体基因是母系遗传的。受精的时候,尽管精子的线粒体也要进入卵子,但通常的情况下,精子所带来的父方的线粒体DNA不会在受精卵中增多。因为只有母方的线粒体DNA才能增加所以新生儿体内绝大多数的线粒体与母亲相同。因而可以说,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线粒体基因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全都是母系遗传的。解开这一谜团的工作现在正在进行,这也是我们的讲究课题之一。最近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并不完全是母系遗传……当然,要详细说起来,这个问题就太复杂了,今天我们姑且不论。”

屏幕上的照片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艳的图表。计算机绘制出的这些示意图对圣美的震撼力远不如先前显微镜下的实物照片。有关线粒体基因的介绍持续约五分钟。不知不觉,原先圣美胸腔内的激烈震动渐渐缓和了许多。一段时间过后,心跳声也平息了下来,心脏的跳动正在恢复正常。

圣美松了口气。她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想把注意力集中别教授的讲解上来。石原教授正要转换话题。

“……我想大家在上班啊、上学啊,和邻里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都感受到了很多的压力吧,有人说现代社会是压力的社会。正是由于我们总是和他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寄主细胞与线粒体的共生关系中。彼此不同的生物类型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压力便会随之产生。事实上,一旦细胞感受到了压力,细胞内就会产生一种叫压力蛋白质的物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压力蛋白质能够协调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细胞中有多种压力蛋白质。这些压力蛋白质承担着向线粒体运输酶的任务。如果没有了这些压力蛋白质,线粒体就会出现异常。石原教授用形象生动的图表对此一一做了说明。圣美的心跳完全恢复了正常。她一看自己的双手,还保持着拳头紧握的形状,刚才发作时,因不堪忍受而使劲握紧的拳头直到现在还没有松开。圣关内心苦笑了一下,松开了拳头。她活动了两下自己的双手,让紧张的肌肉放松放松。

这时,屏幕上的画面切换了,出现了一张巨幅柱状图。石原教授解释说,这是自己所在讲座的实验结果。图上显示的是,在压力蛋白质缺损的条件下酶输入线粒体的情况。横坐标上排列着各种压力蛋白质的名称,每一个名称上都有一根与之相应的柱状图。它们当中既有长的,也有短的。

“由此可见,如果缺少了一部分的压力蛋白质,线粒体中酶的发现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某些因线粒体机能下降而诱发的疾病。”

圣美凝视着画面。她的视线随着石原教授的激光笔发射出的红光不断地移动,脑子里揣摩着柱状图的含义。教授结束了对这幅图的讲解,正要放下一张幻灯的时候,圣美的视线不经意间捕捉到了一个教授没有指出的细节。画面的右下角处有一行英文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