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类和错误(第3/9页)

“哦,你就快明白了。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伊万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亮晃晃的东西。孔青云认出那是瑞士刀卡,同那种万能瑞士刀不同,这种刀卡里面的部件可以取出来单独使用。伊万抽出其中的一样东西递给孔青云,“塑料牙签,我没用过的。”

孔青云接过来,不明就里地望着对方。伊万蹲下身,指着脚下的一块戈壁中常见的扁平的风棱石,“你找个角度把牙签立在上面,尖头朝下,要保证你放开手后它能自己保持这种状态。”

孔青云捏着牙签,考虑到用途,它的质地被设计成软而有弹性,宽的一头直径大约两毫米,窄的一头只比针尖钝一点儿。“你在开玩笑?”

“严格地说,我既是在开玩笑又不是在开玩笑。”

“我不明白。”

“你能从理论上完全否定牙签倒立的可能性吗?”

孔青云迟疑了片刻,但很肯定地摇摇头,“在理论上的确是有那么一个恰好的位置和角度能够让牙签倒立,但是……”孔青云随手指了指四周,这时戈壁上的风正在变得强烈,“随便飞过的一只蚊子扇起的一点儿微风就会让它倒下,没有人会愚蠢到去干这种事。”

伊万若有深意地看着孔青云,“不不,有人干过这样的事,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人类科学史上有,人类社会史上也有。”

“你指的是谁?”

“比如说爱因斯坦。”

孔青云回忆着,爱因斯坦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很多人以为提出宇宙膨胀理论的人是哈勃。其实在哈勃之前,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才是最早提出动态宇宙模型的人。而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模型,是因为他发现爱因斯坦构建的静止宇宙存在巨大的漏洞。爱因斯坦以广义相对论为工具,推导出了一个膨胀的宇宙。但他觉得宇宙的大小应该是恒定的,于是为了保持宇宙的静止,他在理论中强行引入了所谓的宇宙常数。而弗里德曼根本没有像哈勃那样去长年累月地实际观测宇宙,他只用了一支铅笔就从数学上证明,爱因斯坦构建的静止宇宙极不稳定,就像一支倒立的牙签,任何轻微的扰动都将导致这个静止宇宙开始收缩或者膨胀。”

孔青云点点头,似乎明白了点儿什么,但心中的疑问仍然很多,“刚才你还提到社会史,又是指的什么?”

“记得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吧:你犯过错吗?”伊万露出笑容,孔青云注意到伊万有时不时咧嘴的习惯,这使得他脸上的皱纹显得更加深长。

“当然,就是刚才的事……”孔青云回答道,“老实说,这应该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吧。”

“为什么这么说?”

“谁都应该犯过错吧。”孔青云的语气很肯定。

“你见过没有犯过错的人吗?”

孔青云迟疑了一秒钟,摇摇头,“难道你见过?”

“在我莫斯科的老宅中,书房里摆着斯大林的塑像,铜质的,最好的铜。塑像底座上刻有一行字:他接过一个扶木犁的穷国,却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这段话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这样的恭维之词里面当然肯定有外交礼节的成分。不过,在苏联时期,至少在生前,斯大林就是一位‘没有任何错误’的人。现在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错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你说呢?”

孔青云的喉头有些发干,他觉得伊万讲述的故事越来越不简单了,甚至正在变得诡异,“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你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疏不间亲’,意思是关系疏远的人不应当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不不,你可以畅所欲言。虽然他是……长辈,但你难道没有注意到我一直是以他的名字称呼他吗?我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这个改变了我的祖国历史的人。我能获得现在这种态度并不容易,记得小时候刚刚学会阅读不久,我曾经找来无数描写他的作品——无论是新闻记录还是文学作品——那时候我非常痴迷地干着这事儿。我至今还能背出《白海运河》中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