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有设施的使用状况(第10/24页)

“目前,昆仑基地由东西南北四个西王母号模块和几个辅助模块组成。节点是那个黄玉。”

顺着崔指的方向望过去,居住栋南侧有一个连着大小十几条胶皮管和软管的窨井式舱门。舱门的对面是一个直径二点五米左右的球形屋子,上下前后左右拥有同样舱门,那就是黄玉。这在原型和平号空间站中被叫做节点(Node)。

昨天去过的南侧是月面探测栋“朱雀”,平常使用的气阀舱就在里面。西侧是生命科学研究栋“白虎”。东侧是医学研究栋“青龙”。北侧是居住栋“玄武”,也是逃脱用的嫦娥号所在的模块。

“基地就只有这些模块吗?”

妙在早餐前把昨天领来的长袍用剪刀剪了一遍做成了夏日连衣裙,看看黄玉,又看着四周的通道,说道:“大概四台大巴左右的空间,能在这生活一年?”

“地面面积比看起来要宽阔吧。好像资料里写着三百平方米……大约有一百坪吧。”

“居住空间容积的话,是三百立方米。”崔更正了一遍。

“容积的数值要在无重力的宇宙空间才有意义,因为天花板和墙壁都能当作地板来使用。而这里的重力虽然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终究还是有重力,所以和地球一样,地板面积才是衡量指标。这样一来,除去架子上方地板下方的面积,基地内的地板面积应该是一百六十平方米左右。”

“五十坪的坪数,容积率约为百分之二百五十……如果是三口之家的话还过得去,但考虑到还有这么多设备……”

建设领域的走也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基地的情况,那是他的任务。昆仑基地作为“建筑物”,掌握这个基地的情况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崔瞄了一眼可穿戴电脑的时刻表,看着走也,冷冷地说道:

“住久了就习惯了。我们并不在意面积的大小。”

“真的吗?”

“玄武栋配备了人类生存必需品。”

崔张开双手展示着四周。眼前是一个天花板高度不足三米,宽约三米,长约十四米的屋子。他逐个指着屋里的机器解说:“顶尖的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室温恒控在二十四摄氏度的空调设备、与生产丰富电力的外部太阳能电池相连接的电源设备、废水回收利用率高达百分之六十的水循环装置。有多达二百二十种食材供食用,日常饮食非常丰富。高速通信线路常年和地球连接,可无限观看娱乐视频。由操作面板统一操控基地机械。上方的睡铺也能保证私人空间。另外,最重要的是还有这个。”

崔指着三人围着的桌子。黄玉的反向一侧,也就是靠基地北端的位置架着一张多功能桌子,除了能当饭桌外,还能在移动面板之后作为工作台或会议桌。

崔把双手撑在桌上,说道:“正是有了这张桌子,我们三个人才能像家人一样聚在一起交流。人和非常重要。”

“是啊。”

虽然崔说起话来像是新建商品住房的销售人员,不过走也还是被他的热心所感动,不禁点头赞同并想借着话题再往下说点什么。

“既然有这么多优秀的设备,基地的构造也一定不同凡响吧。”

“构造?”

“对啊,主体结构部分。比如,隔热性和抗震性等等。”

“哦,你说那个啊。当然非常优秀。外壁三毫米厚的铝合金,合金两面镶上五毫米厚的肋拱,外侧还有防止陨石的惠普尔屏蔽以及堆积的月壤……”

“等等。外壁厚度才三毫米?”

“是的,怎么啦?”

“怎么说呢。”

走也不知道如何用言语来表达。那么薄的金属板在地球上估计只能用来建库房。不论是木质或是铁质,只要是用梁柱制作矩形的骨架结构,墙体都必须达到隔热材料的厚度。而如果是由承重墙来承受强度的箱形框架结构,那就更需要坚固的墙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