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节奏(2)(第2/3页)

工作仔细了,自然会发现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当天晚上,加班的亲信就来办公室报告:“乔山批了不少条子,主要是钢厂的款。都是没有到期的。”

“有多少?”方重立刻抢过了报告。船厂用的各种材料中,钢铁毫无疑问是最大宗的支出,且绝不会由他们自己生产。不过,钢厂也是大牌中的大牌,换句话说,那就是反应迟缓。民营小企业会追讨欠债,钢厂却不一定,如果乔山愿意拖的花,至少不会批很多。

他的手下却没有想那么多,只道:“江宁钢铁厂的多一点,大概2000万,其他不清楚了。”

“款项可能不好找,找企业,看有哪几家的款项提前支付了,我就在这里等。”

手下赶紧去联系人。

大约30分中后,方重就拿到了名单,统共三家企业的,倒也爽朗。

他也没有闲着,立刻电告陈易,道:“乔山明显是想突击花钱。这些国企估计就是随便打了两个电话什么的,乔山只要露出愿意给钱的样子,谁会闲钱烫手。”

“这样能花掉多少?”

“他今天签了3000多万的单子,那就是3000多万的现金,明天估计会更多。”

陈易马上醒悟,如果江宁船厂将未到期的款项都付给那些大型国企,小企业只怕会更恐慌,这等于是人为造成了挤兑。

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是经不起挤兑的,处于融资困难状态的江宁船厂更是如此。

“有这么一个内奸,他们债转股还真是好申请。算他们运气好,我也帮他们解决了不少障碍。”普通的债券可是不能转为股票的。债转股是一种相对优惠的债权,在市场上的售价相对较高,利息相对较少。对于国企来说,更不是说发行就发行的。

通常而言,一家国企首先要证明他们尝试了其他各种办法,然后才能申请改变股权结构的融资。

虽然不知三菱击倒了哪位官员,但方振南若是批复同意的话,他们的申请会更容易批下来。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盯着江南造船厂。三菱在等着它坏事,乔山在拼命的坏事,市政府在盛传小道消息,各家供应商在抢着要债,就连陈易都瞅着它什么时候完蛋。

明安图不知道保险箱是被谁撬了,三菱不知道谁想要江南造船厂,陈易则准备好了钞票等着大幕拉开。

大家都很开心,除了江南船厂的工人和那些小公司债主们。

中国的法律从本质上保护国家和国企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全国人民的利益,至于具体的单个或群体的人民,那自然是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遵循国家代表和国企代表的利益。

不过,这么大的一家企业,就算是想自杀也得一段时间。乔山差不多用了三天时间,方才将现金派发完毕,在此期间,市政府虽然一直在喊着监督,却没有人真的动作。

尤为难得的是,乔山书记在此过程中是分毫不取,如若金刚之身的主义战士。

周末,方振南电告陈易:“造船厂扛不住了。”

“谁负责债务重组?”

方振南还惊讶的问:“你怎么知道要债务重组?”

“他们除了重组,还能做什么。”陈易晒道。他做的事儿和三菱差不多,钱花的不多,关系用的不少。以日本人财大气粗的本性,这次怕是投入了千万级别的成本。

要是不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其他任何注资形式都要等着二次剥皮,岩崎真善怕是也受不了。

“市长何复汉亲自主持。”

“明白了。”

陈易结束通话后,拔腿就走,到了市政府,就找到了市长办公室。

何复汉的秘书拦住了他,倒是礼貌的问:“请问您找谁?”

“陈易,我来参加江南造船厂的债务重组的竞标。”

“江南造船厂没有债务重组的竞标。”秘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显然意识到了陈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