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的知音(第12/15页)

不管什么人第一眼看到阿朗,都会觉得他是个很慈祥的人。有这样的医生,确实是麦克他们的幸福啊。孝弘不禁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哪里哪里,应该是我道歉才对。不能让我理解他的意思,他肯定感觉很痛苦。”孝弘看了一圈房间问,“那个……我听说其他的患者们也一起来了。”

“是的,借了贵处一间房间,现在他们都在那里看画呢。”阿朗脸上又露出过意不去的表情,“实在对不起,我也没有办法。那些患者听惯了音乐,全都要跟着我过来,怎么拦也拦不住。”

“哎呀,没关系啦。我们还要承蒙他们赏光呢,”奈奈莞尔一笑,“我正想亲眼看一看这些能把视觉作为音乐来感受的人们会怎样与绘画接触呢。”

“那样的事情啊……”稻草人干咳了一声,“按理说,像这种能把看到的东西当作声音来听的事情,我不应该要求您能用我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毕竟您是专家,我是门外汉……那个……怎么说呢……我们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判断李的绘画到底是否有价值。如果医生也认为这幅画具有精神上的安定作用,那么价格肯定不一样了……”

这种赤裸裸的说话方式让孝弘感觉很败兴。对终极之美的探索已经快要把阿弗洛狄忒的脸面丢光了,现在所长的脸上又笼罩了一层铜臭味。

“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具有贤人风范的医生似乎也注意到了亚伯拉罕过度的期待,开门见山地说,“《童稚曲》是否会表现出药物效果,必须要等待调查结果。当然,如果不把这幅画还给我们,调查是无法进行下去的。现在我只能就你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麦克他们一直声称的‘能听到音乐’的说法进行一点简单的解释。”

阿朗的话很长,其中又混杂着许多医学专用术语,不过他说的话很有诚意,而且用优美动听的嗓音说来,听着一点都不觉得累。

生物化学、分子学、医疗技术、心理学这些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人类逐渐得以了解生物乃至人类本身的秘密。其中,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在于大脑,而大脑在传统上一直属于哲学范畴。然而随着对大脑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属于哲学的领域也在一点点被科学侵蚀。在20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五感分别在大脑的哪个区域感受,关于各种类型的思考分别会在什么地方进行的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晰。很快,“大脑地图”就出现了。进入到21世纪,“大脑地图”变得更加详细,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也使得人们可以从单纯的“思考”中分离出语言和图像。孝弘他们便是承蒙这种进步的恩惠,才得以进行人机间的直接连接。

“但是,当生病或者发生事故的时候,大脑机能就有可能发生异常,直接导致‘大脑地图’混乱。本来应该畅通无阻的道路被封死,本来应该相互隔绝的场所却被打通,各种信息就会泄漏到本不该接受此类信息的地方。这个时候,当事人的感觉就会错位,本来可以看到的东西却被当作声音——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感觉’或者‘通感’。”

一般情况,人的感觉不会发生混同。脚“接触”鞋子内侧,眼睛“看见”蓝色天空,耳朵“听到”小鸟的鸣叫,鼻子“闻到”树木的清香。虽然在色彩学上会有“发酸的色彩”,音乐评论上会有“厚重的声音”之类说法,但那些都是比喻,实际上感觉并没有发生混同。

但当大脑某些部位发生问题时,就会发生把光线当声音、把声音当味道的情况。根据20世纪神经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的研究,某些患者在听到铃声响的时候,眼前会出现来回旋转的球状物,手指会有触摸到绳索的感觉,嘴里也像喝到盐水一样。

引起共感觉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层的联合区异常。联合区是文字感觉感受器的信息处理部位,如果这里的血流量减少,感受器接收的外界信息就不能被正确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