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是谁?(第10/14页)

“花?”莎莉低声问了一句。

“嗯,是的,同伴给死者献花。如果死者有名字,那些同伴也会哭着呼唤名字的吧。就算没有起名的文化,也会运用‘独一无二的人’这一命名的基本概念来悼念死者。

“曾经有段时间,我们两个对自己变得迟钝的感情感到悲哀。骨骼化石并不是毫无生命的石头。它们因为某种原因来到发现地,因为某种原因死在这里。然而研究者们只顾着确定物种,明明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却只当作纯粹的东西对待。

“将单纯的样品当作追悼对象,当然是因为我们的伤感吧。不过,在本职工作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好像转移到了这个布娃娃身上。我们到今天也只能用‘人偶’这个品种名来称呼这个表情如泣如诉的男孩子,所以我们想要找到他的名字,呼唤他,疼爱他,以此来补偿我们在至今为止的研究生涯中,对是物品又不是单纯的物品、不是生命又蕴藏着生命光影的‘那些什么’无数漫不经心的对待。”

孝弘咬住嘴唇,自然也很不礼貌地抱起了胳膊。不过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在他大脑的某个角落里,小狗们在叫,喧闹的声音回荡在记忆的远方。

如果下次去养狗,又生了小狗,我要立刻给它们起名字,以此来补偿当年我只是用它们喜欢的毛巾来区分它们、一次都没有喊过它们名字就离开它们的行为,也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寂寞与后悔。我要用它们各自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一只一只抱紧它们,将它们的模样和名字深深刻在记忆里,就算被人笑话自己太溺爱,也要无怨无悔地去疼爱它们。如果可以那样的话,自己也可以不再说自己讨厌小狗,而是像从前那样公开宣布说自己喜欢小狗了吗?

孝弘仿佛听到一声黑猫的叫唤,和小狗的叫声重合在一起。

奈奈说的“妥协”说不定指的就是这个。

“两位所说的我非常理解。”孝弘低低地说,“在拿到分析室的报告之前,请允许我说一句示弱的话:也许我们找不到这个布娃娃真正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能抚慰你们心灵的名字。”

“可是,您说过,不能给它起新名字——”

“莎莉,我要做的不是去委托缪斯。这两位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个布娃娃的名字。”

莎莉张口结舌。孝弘说:“我讲的可能有点极端,但我们学艺员的研究对象也和两位的类似,既是物品又不是单纯的物品。在物品中蕴含了作者的意象,也就是所谓的艺术。物品是寄主,寄宿在其中的艺术会映射观赏者的心理,时常展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学艺员的任务确实是要汲取作品的真实意图,然而能判别是否成功的只有作者本人,学艺员无法判别。我们得不到正确答案,所以不得不深入追问: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受到了哪些影响?我们只能以此说服自己。”

三个人焦急地等待孝弘接下去的话。“现实情况是,很可能我们找不到这个布娃娃的名字,于是两位恐怕不得不用别的方法来说服自己。也就是说,如果两位真正牵挂的是这个男孩名字背后的象征,那么不妨直接去追求、哀悼令你们感到无名悲哀的表情,不是吗?”

说到这里,孝弘朝夫妻两人探出身子。“顺便问一句,两位已经查阅过数量庞大的图像,有没有找到一些氛围相似的东西?”

“……啊,嗯,有的。”

“太好了。这样可以省不少事,二位的认可是最重要的。”

“我有点糊涂。田代先生,我一点都不明白您要做什么。”莎莉好容易才把叫喊换成普通的语调。

孝弘朝她一笑:“哎,对不起,这是直接连接者的特权提案。我终于明白自己的能力该如何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