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凸镜(第6/14页)

椭圆体世界,正如这个名字所表现的那样,是镶嵌在昆仑山所构成的椭圆里的椭圆体。虽然椭圆体世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椭圆,不过人人都这么称呼。椭圆体世界与昆仑山相接的部分被称作“须弥山”——为什么称之为“山”,少年因为年纪太小,理解起来很困难。昆仑山也好,椭圆体世界也好,它们都和类圆筒世界的平原部分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然而奇异的是,昆仑山的中心有一大片海洋,海面居然和山的斜面保持着同样的斜度——水平面怎么会和斜面保持一致?少年曾经问过祖父,祖父笑着说: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力不止一种。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类圆筒世界是圆筒内侧的世界,椭圆体世界则是椭圆体外侧的世界。在椭圆体世界,生存者都在外侧表面生活。”

“但这很奇怪啊。住在外侧表面的话,不是会掉出去吗?”

“当然不会。离中心越远,向外的力就越大;离中心越近,向内的力就越大。类圆筒世界距离中心远,所以受向外的力支配;而椭圆体世界距离中心近,所以受向内的力支配。”

“那么,昆仑山和须弥山呢?”

“昆仑山和须弥山分别是类圆筒世界和椭圆体世界的最高点。不管从哪一边开始攀登,只要离顶点越来越近,原先的力就会越来越弱,而另一方的力则会越来越强。所以,在位于两个世界的交界处的混沌谷,两种力量相互抵消,天地也随之逆转了。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景象吗?”

“唔……”

“哈哈哈,想不出也没关系。其实我也想象不出。”少年族长的祖父和蔼地笑起来,“你说说看,光柱是从哪里产生的?又是在哪里消失的?”

“光柱是在椭圆体世界上的一点产生的,消失的地方应该是‘终点’吧。”

“光柱是从椭圆体世界的北极发出来的。”

“北极?类圆筒世界里没有北极啊。”

“是的。类圆筒世界里没有北极,但却有赤道。混沌谷所在的地方就是赤道。”

“那么,赤道是两个世界共有的?”

“对,你真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回到光柱的问题上来——我们的科学家们认为,光柱不是由物质构成的,但它却是两个世界的能量来源。它的能量供给每天都会有周期性变化,而每一年也会有一个更大范围的周期性变化。除此而外,我们的科学家还认为,这个光柱的存在,确保了整个世界不会发生物理上的崩溃。显然,普通的物质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功能,至少以生存者的科学技术做不到这一点。”

“不是由物质构成,那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不知道,大概是某种力场之类的东西吧。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了——再过几十年就知道了。”

“为什么再过几十年就会知道呢?”

“为什么?哈哈哈,你问为什么啊……因为我们的部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找出光柱的秘密,才会一直不停地旅行啊。”

“情况不妙。”穿着绿袍的产业主任苦着脸报告说,“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待在这里,结果今年一头正常的小羊都没有生下来。”

独自躲在帐篷的一角、沉浸在幼年时光回忆里的少年一瞬间被拉回到现实当中。

“怎么回事?”年轻族长的脸色都变了,“不是说低重力对羊的生产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吗?”

“不是低重力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羊和这里的野生种群交配了。很多野生羊趁看守不注意,偷偷和我们的羊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