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乔装走访(第3/9页)

家庭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从那些车道和宏大的建筑物就能看出来,维多利亚时代那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家庭(砖头垒砌的小舍,里面置有厨房、客厅、卧室等,外面还有篱笆围着)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残迹。伦敦原本被看作是住宅区,矮小的房屋随处可见,然而这些东西现在却再也看不到了,全都被高大的建筑物所替代。在那座建筑物中就设有高级的住所,此外还有难以计数的教堂、餐厅、市场以及剧院等。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套房,可能还有接待室,大多非常干净舒适,至于其安静程度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这是一座综合的大厦,大部分股权在他手中。

在他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单个家庭之间之所以难以结合在一起,是因为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低浅,他们往往自以为是,仇视邻里关系,而且中产阶级和底层百姓之间也常常相互诋毁倾轧。而现在,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人们性格也愈发柔顺,于是有了彼此间的来往合作,最终使现代化城市得以发展和建立。此时的他也突然意识到,这种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发展特征是多么有必要。事实上,在他过去生活的三十年里,他也见到了人民用餐习惯的转变,从最初的在家中吃饭,转变为到外面各种餐厅就餐,茶屋或者咖啡厅,这些地方满大街都是,十分常见,人身在其中能感受到某种在家庭里无法感受到的惬意和轻松。然而,很快,露天的面包摊就将其取代了,那是一种用二氧化碳膨发制成的食物,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此时,图书馆、娱乐场所等也就进入了长期的发展中,使百姓建立起对此的信任度,而妇女俱乐部也开始萌芽了。显然,到现在为止,当初的嫩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通过了解,格雷厄姆知道了底下的这些人大概都来自于中层或者底层社会,不过他们蓝色制服的人要高级一点。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一阶级的人在用餐时喜欢独自待在一个角落,因此也常常有机会进入公众场合就餐。这些人的内心其实十分潦倒窘迫,不过他们通常会用某种方式进行掩藏,比如粗俗的吵闹声以及像军人一般不苟言笑的面容。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些人相当豪放,一点拘谨的感觉都没有,显得轻松自在。假如他们身上华丽的衣服能够换成更休闲一点的,可能看上去就会更加富有活力,不过那样或许也会带给人匆忙之感。

此时格雷厄姆看到了一张桌子,那是他持续关注的一样东西,就在餐厅的最远处,因其干净明亮而更加显眼,带给人一种清爽的感受。与之相反的是,桌子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凌乱不堪,面包屑到处都是,还有洒落的调料和菜品,以及倒翻的酒瓶等。维多利亚时代的饮食习惯已经被革命彻底颠覆了,却又如此乱嗡嗡的,谈不上什么进步。由于桌子过于另类,让它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它的上面既没有装饰物,也没有摆放鲜花,更没有桌布。

在就餐者的面前,有一个凹下去的用瓷和钢制成的装置,上面有所有的器皿和用具,有白色的瓷盘,有各式各样的笼头,能够食用菜品之间的时间洗手,还有金属刀叉,都是冲洗方便且十分精美的。饮品也是从笼头中获取,有汤,也有酒类等饮料。桌面上设有银制的轨道,供菜品在上面运行,它们被盛在美观的盘子里,就餐者想吃什么就可以让其停在面前。各种盛满菜品的盘子在一处小门口出来,绕行之后在另一处门口消失。格雷厄姆能够从中感受到某种意识正在悄然崛起,那就是对奴仆的鄙视,这是民主意识的退化。这些人之间完全不想相互服务。

格雷厄姆就是这样沉浸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导致他忽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东西,在他准备离开此地之时,他才看到了墙上面那些硕大的广告牌,它们都很新奇,且是立体的。他们又来到了建筑物的另一边,走入了一座大厅,里面人挤人,非常吵闹。格雷厄姆有点迷糊,在旋转门处交了钱后他们就进去了。此时,一种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像是猫头鹰发出的尖叫声,然后又出现了那熟悉的皮革的摩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