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死(第2/3页)

“吴叔,时叔,冯叔,卫叔,还有歌洋大哥,鹏程大哥几位,有什么事非得现在来找父亲,他老人家正休息呢……不信,您几位看,老爷子不正在那边的树下睡着么……照我说,有什么事儿,您几位拿主意就得了,老爷子都躲到梅园了,图的可不就是个清净,怎么这么点微末要求,您几位也不满足呢!”

南方同志嘴上说着埋怨话,脚下却是丝毫不慢。

他这边独角戏正演得上瘾,老首长忽然坐了起来,“南方同志,别阴一套,阳一套,你这点表演功底,还真是上不得台面,喜欢演戏,好嘛,明天你可以到国家话剧院,或者是八一制片厂上班嘛。”

说着,老人家掀开搭在身上的软皮大衣,迎着众人行了过去。

他一番话臊得南方同志赶紧两步隐到了人后。

“老南,你也莫这样说小方,还是你的不是,你当初要是不偷这个懒,哪有现在的这些事,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出个结果,要不然,人心难定啊……”

吴老乐呵呵地接茬儿了。

“啥子人心难定,我看是杞人忧天,多大个事,能把天捅漏喽?我再强调一遍,我就一条意见,对某些一贯表现良好,任劳任怨的同志,就不要求全责备,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及未来的接班力量,还需要这样的同志保驾护航。就这样吧,你们讨论去,不管讨论个啥子结果,我都服从组织决定!”

老人家语气不是很好。

的确,这几日,他真为那日国庆观礼衍生出的麻烦事儿,有些伤神了。

时日至今,便是老人家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决定,或许真的是唐突了。

在有些人看来,一次例行公事,竟然成了传承信号,没来由生出这偌大风波。

往常,老人家如此明确地表完态后,基本上就等于一锤定音了。

然,今次,老人家话落,却好似猛地点燃了话题,讨论声不断。

就在争论即将陷入白热化的当口,不远处,忽然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下,所有人都停了争辩,面带诧异地朝声响处看去。

的确,别的地方有发动机声并不奇怪,可这是梅园,此间怎么会允许车开进来呢。

看清了车牌,众人越发好奇了。

没多会儿,车在近前听稳,国光同志几乎是冲下来的,身子还没立定,便吐出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薛向死了!

此话一出,不齿往场间丢下个巨型炸弹。

饶是场间众人无不是久历沧桑,阅尽浮沉之辈,也皆被这消息惊呆了。

老首长身子明显一晃,若非南方同志见机得快,奔过去扶住了老人家,真不知会发生何等不测。

说来,薛向不过是个小人物,至少在场中来看,他就是个小人物,纵使年轻才高。有元老许之以党内英俊、国士无双,在这个层面原也算不得什么。

且,场中诸位无不是从哪个炮弹横飞,枪林弹雨中血火冲杀出来的猛士,什么阵仗没见过,怎会因为一个小年轻的身故,而作此态。

究其原因,是各怀心思,各有震动,归而总之,无非三类。

其一者,便如老首长这般,痛惜其才的。薛老三到底有多有本事,恐怕也只有他们这个层面知晓。不说薛老三履职各地,都搞活一方经济的成就,毕竟,一方经济再活,处在国家层面,算不得多大的事儿。

关键是其人所创,多能复制,靠山屯的大棚蔬菜,希望饲料,那几乎都是新建了一个行业;最了不得的便是农村承包责任制的率先试行,可以说彻底解决了高层的争辩不休,最终成为全国推广的新型农业模式。

当然,老首长最看重的还是起在理论方面的建树,能搞经济,至多干个地方首长,毕竟,越是到了高层,越是需要大局观,而这大局观上升到最后,便形成了理论,成了解决重大问题的不可或缺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