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3页)

就在她神经紧绷到达最紧张的那一刻时,身后悄无声息地围上来一堵肉实的身躯,暖热又充斥着浑厚的男性气息,给人带来浓浓的安全感。

顾景恩准确地将陶湘拥在怀里,微凉的大手轻轻捂住了陶湘的唇颌,阻止她发出声响。

男人刻意放缓的鼻息就在耳边,陶湘颊边的碎发随之飘动,刺得娇嫩的脸痒滋滋的。

山洞里没有传来回应,挑藤蔓的乡亲喊了几声,见依旧冷冷清清,便又在后头人的催赶下缩回脸,急急忙忙同队伍一道往更深处的山林里去了。

先前众人看到在离旮沓屯屯口不远的山道上倒着一堆零落的炭块箩筐,显然正是没回屯的两个女知青之一的,这场景谁见了都揪着心,就怕是遇见年脚下杀人越货的歹人,或是被山里的野狼黑瞎叼去,连尸骨都找不回来。

嘈扰的脚步声愈发遥远,陶湘松了一口气,回过神来才惊觉滑凉的手心里全是冷汗。

黄自如不见了,难不成也是被赵家当家寻了仇?

对方不似她还有顾同志出手救,这么长时间不见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陶湘一心惦记着黄自如的事,好不容易等重升起来的火烘烤干衣物,便连忙换上了自己褶皱的冬衣,收拾好准备回旮沓屯里去看看。

没有镜子,沁凉滑软的长发被她摸索着胡乱分成了两半,马尾扎起后露出的前额与后颈白皙又圆润,只是陶湘依旧还觉得冷,寒气仿佛聚在四肢不散。

“你好了没……”陶湘坐在重生起来的火堆旁抻了抻懒腰,转过头刚想催促顾同志,便见着后侧的对方正慢条斯理又动作流畅地系着袄衣扣子,骨节分明的手指像是竹雕一般青白修长。

世家里出来的公子,性子尽管清冷,但落魄至此,涵养矜贵却仍未丢掉,这样气质显拔的人若在现世,必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生在了时事动荡的六七十年代。

细想想十年文革结束还早得很,如今才刚刚开始。

难得碰上合胃口的,可真要她陪着熬过这段漫长时间的时候,陶湘又有些拿不定主意,想到这些她忍不住细瞅了眼顾同志。

埋头整理衣服的顾景恩自然敏锐地发现了陶湘的注视,他埋着头只做不知,面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那耳尖子上却红得发紫,意外纯情温柔。

也不知是因为陶湘明显的目光,还是衣物上将男人牢牢包裹起来的属于少女的绝美体香与余温,破天荒显得可爱柔和得紧。

这个时代的人单纯,情感也含蓄坚韧,认定了一个人一辈子也不会变。

-—————

北地的冬夜滴水成冰,夜雪簌簌落落方才下过两场,四下里静静悄悄,明明还没过两个小时,但距离屯民们上山来寻人却像是已经过去了许久。

等两人迎着割面的寒风“吱嘎”踩齐小腿高的积雪沿漫长山路艰难回到屯里时,整个屯子还灯火明亮着,家家户户山瓦屋檐角下凝结出的细长冰锥被衬得通体透亮。

乍一见到独自回来的陶湘,屯里所有剩下的人顿时炸开了锅,至于顾同志,早在屯里人发现前,就悄悄走小路离开了。

“陶知青回来了!”

“老天保佑,快去山上通知老支书……”

先前听知青院与陈阿婆火急火燎说黄陶两知青不见了,因此老支书就赶紧带着旮沓屯大部分壮年人进了深山寻人,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屯里余下的人也不敢睡,纷纷点火等候着。

“陶知青怎么就你一个回来了?黄知青呢?”周遭人七嘴八舌地问道,都以为同时不见的两个知青是在一起的。

被围聚上来的人群簇拥在屯口的陶湘摇了摇头,声音颤抖:“她没和我在一起……”

被屯里明亮的火光一照,陶湘全身上下的狼狈显露无疑,衣裤脏污头发杂乱,浑似在泥地里滚过一般,很是遭了一番罪的模样,小脸愈发苍白皙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