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月色(第2/3页)

那是文宗大和年间,有精通道术的周生居洞庭山。洞庭山不在洞庭湖,而在太湖畔。一年中秋,周生带着书童,赴洛阳,渡过长江后,在扬州停留,夜宿寺院。

当夜,另有三四个旅人也在寺中投宿。时值中秋,大家来自天南海北,难以入睡,就在庭院里闲谈起来。

月光澄莹,大家遥望,难免有思乡之情。

闲谈中,生活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唐旅人自然提到盛唐和那时的君王,不免感慨万千,有人背诵起白居易的《长恨歌》,当诵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时,众人黯然。

一位旅人说:“那个时代真令人追思,明皇的一生,命运可谓多舛。”

另一位旅客说:“明皇有风姿凛然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第三位旅人说:“明皇喜慕仙道,也算是有超然脱尘的一面。听说他曾游月宫,不知真假。”

其他两位旅人说:“我等皆凡人,自然到不了那遥远的神仙之所,又能怎么办呢?”

久不开口的周生这时候笑道:“昔日我曾拜师学仙,得些幻术,可将明月取来,藏在袖子里,你们信吗?”

旅人们的反应无非是:“此乃妄言疯话。”当然,也有人感到好奇,为能遇到这样的异能者而感到高兴。

周生说:“不成此事,便成谎!”说罢,请众人回室内,用棉布将包括窗户在内的四面都围严实,不留一点缝隙。随后,他命人取来不少筷子,将它们用绳子连接起来,做成梯子状。

周生告诉诸旅客:“你们看,我要爬上此梯,去摘月。你们听到我喊后,可进来观看。现在,你们到室外等待。”

说完,他将门关严。

诸旅客在庭院中踱步,等待着令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发生。

过了一会儿,庭院中的人忽然感到天色暗了下来,抬头仰望,并无云彩遮挡。正在寻找月亮时,听到室内的周生大喊:“我从天上回来了!”

门打开,周生说:“月亮在我衣服里,你们可以看一下。”

说着,他把衣服掀起一点,怀中真的露出月亮的一角,而此时室内通明,如有月光照耀,只感觉室内温度骤降,寒气逼人。

在这个故事里,周生竟真的把月亮摘下来了吗?

但是,筷子结成的梯子能有多长?也许,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周生每走一步,梯子自己会生出一节。他是在暗室里往上爬的,房屋中又如何能通天?又怎么穿破屋顶的呢?唐人有诡幻的情怀,所以他们不屑解释这些。

无论如何,作为幻术的一种,它太美了。

唐大和中,有周生者,庐于洞庭山,时以道术济吴楚,人多敬之。后将抵洛谷之间,途次广陵,舍佛寺中。会有三四客皆来。时方中秋,其夕霁月澄莹,且吟且望,有说开元时明皇帝游月宫事,因相与叹曰:“吾辈尘人,固不得至其所矣。奈何?”周生知曰:“某尝学于师,亦得焉,且能挈月致之怀袂,子信乎?”或患其妄,或喜其奇。生曰:“吾不为明,则妄矣。”因命虚一室,翳四垣,不使有纤隙;又命以箸数百,呼其僮绳而架之,且告客曰:“我将梯此取月去,闻呼可来观。”乃闭户久之。数客步庭中,且伺焉,忽觉天地曛晦,仰而视之,即又无纤云。俄闻生呼曰:“某至矣。”因开其室,生曰:“月在某衣中耳,请客观焉。”因以举之,其衣中出月寸许,忽一室尽明,寒逼肌骨。生曰:“子不信我,今信乎?”客再拜谢之,愿收其光。因又闭户,其外尚昏晦,食顷方如初。(《宣室志》)

周生的幻术是登空取月。在这里,关键词是“登空”。玄宗时的一位幻术师同样掌握这种技法。

在浙江嘉兴,该幻术师因事被捕入狱。在一个盛大的节日,官府让他暂时自由一下,参加一个表演会。幻术师听后,露出不为人解的诡异微笑。在表演现场,他叫人准备了一条长绳,随后将绳子抛入空中,自己顺着绳子开始往上爬。观众看得惊诧。可是他爬着爬着,就渐渐失去了身影。显然,他利用幻术,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