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奇遇(第2/3页)

这时候,清凉的山风徐徐吹过,王蓬和戈登以及他们的士兵在历史的深处感到一阵巨大的眩晕。

由冶溪到洛涧不出半天路程,作为严肃史书的《续晋阳秋》中记载:“越三日,蓬始抵洛涧。”到达战场时,北府兵名将刘牢之已经胜出,为自己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王蓬晚到了三天,在遇到戈登之后的三天,发生了什么?王蓬和戈登是否有过交谈?又聊了些什么?在那三天里,他的上千名士兵去了哪儿?我们不得而知,《独异志》也没做进一步记载。

《独异志》的作者是赵郡李亢(依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但《崇文总目》称作者叫李元,《四库全书》作李冘)。此人曾任慈州别驾,做官闲暇时,著有志怪笔记《独异志》,该书内容荒杂离奇,时间跨度从上古三皇五帝时代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唐朝,其中六朝背景的奇闻逸事占了相当比例,随便摘一条:“东晋大将军赵固所乘马暴卒,将军悲惋。客至,吏不敢通。郭璞造门语曰:‘余能活此马。’将军遽召见。璞令三十人悉持长竿,东行三十里,遇丘陵社林,即散击,俄顷擒一兽如猿。持归至马前,兽以鼻吸马,马起跃如。今以猕猴置马厩,此其义也。”

自序中,李亢这样写道:“《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载所繁者,俱不量虚薄,构成三卷。愿传博达,所贵解颜耳。”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当然相信他笔下的王蓬的故事也是“独异”的。不过,需要指明的是,《独异志》中的这条记载不是李亢的原创,而是摘录于东晋时期王嘉的《拾遗记》。

《拾遗记》与同时代的《搜神记》一样,多记叙荒诞不经、道听途说之事。作者王嘉(?—390年),字子年,陇西安阳人,是位职业方士,史称其“滑稽好笑语”,“能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王嘉手下有几百名弟子,也许在某一天,他感到了厌倦,于是撇下弟子,一个人跑到了终南山。不过,他的弟子很是执著,几百人又找上门来。没办法,王嘉又一次跑路,到了一个叫倒兽山(今陕西临潼新丰镇南)的地方。

在淝水之战前夕,前秦苻坚听到王嘉的传说,觉得这个人很怪,就召他到长安。于是我们的王子年又溜了。直到淝水之战的转年,也就是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在一个大雪茫茫的日子,王嘉总算来到长安。这时候,苻坚已在淝水惨败。由于王嘉“能言未然之事”,所以当时长安的王公大臣都找他预测未来,看看他们前秦还能残喘几年。

再后来,羌族建立后秦,首领姚苌入长安,得到了王嘉。姚苌和前秦的新领袖苻登争斗不息,互有胜负,就问王嘉:“我能不能杀掉苻登夺得天下?”

王嘉答:“略得之。”

姚苌大怒:“能得就说能得,何略之有?!”于是抽刀杀了王嘉。

王嘉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但他写的《拾遗记》却流传了下来,经南北朝梁朝萧绮的编辑,合为十卷本,流行于后世。

无论如何,对于前后相隔千年的两个时代的人的骤然相遇,我们没话可说。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时光隧道之类的东西吗?当然,对上面的记载,也可以不去相信。可是,如果说《拾遗记》和《独异志》具有志怪色彩的话,那么檀道鸾《续晋阳秋》中的记载又如何解释?

《续晋阳秋》是东晋孙盛《晋阳秋》的续书,专门记东晋的历史。作者檀道鸾,字万安,山东金乡人,曾在南北朝刘宋朝廷做国子博士,后任永嘉太守。全书早已经失传,只留有部分轶文夹杂于各种类书中,比如南朝人注释的《世说新语》和北宋大型类书《太平御览》。经过搜集,现在存世的,有八十多条,分别对东晋八十多个人物进行了记载(后人辑为一卷,收入宛委山堂本《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王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