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步玉桥茂林观凤舞穿金户宝殿听鸾歌(第2/3页)

唐敖道:“此时君子、女儿两位国王忽然到此,不知何故?莫非都属轩辕所辖,前来朝贺么?”多九公道:“他们各霸一方,向来并无统属。此番到此,大约素日契好,前来拜望,亦未可知。”唐敖摇头道:“小弟记得我们自从今正来到海外,所过之国,第一先到君子,其次大人、淑士,以至女儿,共计三十国。走了九月之久,才到此地。若君子国王来此,往返岂不要走年半之久?如此遥远,特来拜望,只怕未必。”多九公道:“我们因要卖货,不问道路遥远,只问商贩通处绕去,所行之地并非直路,所以耽搁。他们直来直往,何须多日?当日我们在君子国同吴氏弟兄闲谈,他家仆人曾有国王要到轩辕之说。前在女儿国,若花侄女在宫,亦向林兄言过,国王要来轩辕。可见二位国王俱走在我们之后,却到在我们之先,直来直往,即此可为明证。但这两国毕竟为何到此,待老夫且去打听。”

不多时回来道:“此番我们来的凑巧。此地国王乃黄帝之后,向来为人圣德,凡有邻邦,无论远近,莫不和好。而且有求必应,最肯排难解纷。每遇两国争斗,他即代为解和,海外因此省了许多刀兵,活了若干民命。今年恰值一千岁整寿,臣民俱献梨园祝嘏,远近各国齐来庆贺。明日就是寿诞之期。今日各国都在千秋殿预祝,大排筵宴。殿外共有数下处梨园演戏,无论军民,只管进去瞻仰,竟是与民同乐,共跻寿域之意。我们何不同去看看?”

唐敖听罢,不胜之喜,随即举步道:“请教九公,此地国王何以竟有千秋之寿?”多九公道:“老夫记得古人言轩辕之人不寿者八百岁,大约千岁还不算高寿哩!”唐敖道:“以此看来,轩辕之人虽非大罗神仙,也可算得地仙了。当日轩辕黄帝骑龙上天,小臣不舍,有持龙须而堕的,有抱其弓而号的。那些小臣既有随去之意,何必这等号呼?若凡心未退,纵能跟去,又有何益?倘主观拿定,心如死灰,何处不可去?又何必持其龙须,以为依附?未免可笑。”多九公道:“难道今日唐兄之心,已如死灰么?”唐敖道:“岂但今日。”

多九公笑道:“唐兄又要发呆了!”

说笑间迎面有座冲霄牌楼,霞光四射,金碧辉煌,上有四个金字,写的是“礼维义范”。穿过牌楼,又是一座金门,走过金门,才望见千秋殿。那殿约有十余丈高,极其宽大,四面都是亭台楼阁,将千秋殿环抱居中。各处音乐不断,接接连连,都是梨园演戏。唐敖一心要看国王,无心看戏,直向千秋殿走来。殿外立着一对青鸾,身高六尺,尾长一丈,其形如凤,浑身青翠,呜的悠扬宛转,就如五音齐奏一般。唐敖道:“怪不得古人以鸾鸣叫作鸾歌,真比歌儿唱的还妙。九公,你看那个身形略小的想想是雌鸾了。为何雄鸣他鸣,雄不鸣他也不鸣呢?”多九公道:“那个小的虽是雌鸾,其实名和。《礼》云:‘在舆则闻鸾和之音。’上古之时,鸾舆甫动,此鸟辄集车上,雄鸣于前,雌应于后,所以雄鸣雌也鸣了。”

原来殿上也是演戏。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二人挤在人丛中,也步入殿内。只见主位坐着轩辕国王,头戴金冠,身穿黄袍,后面一条蛇尾,高高盘在金冠上,殿上许多国王,都是奇形怪状。唐敖略略看了一遍,内中除君子、大人、智佳、女儿各国约略晓得,其余俱是素昧平生,因暗暗问道:“请教九公,小弟闻得轩辕之人有尾交首上之说,想来就是主席国王了。其余这些国王,除了我们到过的,内中许多奇形怪状,小弟看来看去,只觉眼花撩乱,辨不明白。那过有位国王,头上披着长发,两腿伸在殿上,约有两丈长,其国何名?”多九公轻轻答道:“这是长股国,又名有齐国。我们中原以双木续足,叫做‘高跷’,就是仿他作的。长股之旁有位国王,一个大头,三个身躯的,务叫三身国。三身对面,有个身有双翼、人面鸟嘴的,名叫兜国。兜上首,有位头大如斗,身长三尺的,名叫周饶国,就是能做飞车的周饶。迎面有位脚胫相交的,名叫交胫国。交胫旁边有位面中三目,一只长臂的,名叫奇肱国。奇肱下首坐着一位三首一身的,名叫三首国。”唐敖道:“那边一位三身一首,这边一位三首一身,两位设或对看,只怕彼此都有羡慕之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