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亭遇仙录(第2/3页)

一个仙人问:“伯原公的意思怎么样?”清碧先生回答说:“过去人们说三传兴起后《春秋》就散失了,散失是散失了,但是对三传也不能轻率地非议。《公羊传》《穀梁传》专门解释经文,而《左氏传》则专门记载事实。到唐朝的啖助、赵匡,才开始细致详尽地剖析,然后辨明著书的主旨和体例,综合三家的要点而归结于一体。陆淳继承了赵匡的学问,又著成《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春秋微旨》三本书,他的文章可以说是观点鲜明了,他的学问也可以算得上纯正了。宋朝各位儒生的著述,都光明正大,词严义密,没有蕴藏于其中而未全部显现的深奥含义。只是胡安国注重讽谏,说‘高宗复仇’,未免有点牵强附会的地方。所以朱熹曾经说过:‘胡氏说《春秋》,已到七八分的火候,但还没到洒脱的地步。’说得确实有道理啊。又如张洽的《春秋集传》、王枢的《春秋谳议》等书,都能阐发前人没有阐发的东西,分析说明其中的精妙之处,而要想一点遗憾也没有则未必能够。他们中最有成就的,恐怕是程颐吧!”

一会儿,摆设宴席,杯盘陈列,菜肴则有黄精、灵芝,乐器则有朱弦琴、绿绮琴。酒是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的,宾主迭相劝酬,侍从奴仆,做事恭谨,没有人敢发出一声咳嗽。

宴席撤下后,就重新燃起篆香,再送上茶水。绿衣童子捧出一幅锦绫装裱的卷轴,摊开在石桌上。清碧先生让杜僎成拜见座中所有的宾客,并且说:“我族中的后辈这次来到这里,实在是他几世的荣幸!今天能遇上你们,也是出于前世的因缘,各位仙友该不会无动于衷吧?愿求诗句数联,让他带回人间,作为玩赏的珍品,这也是文人的盛美之事,不知道各位是否同意?”众仙人都笑着说:“我们已经很久不说世俗的话了,这会儿应该说些什么呢?”于是清碧先生亲自用隶书写了“幔亭游”三个字在卷首,不芒道人方方壶在后面画了一幅“幔亭游图”,紫霄上相玉蟾白真人铺陈雄文,张设辞藻,作《幔亭游序》一篇,但由于文字太多就不载录了。然后各位仙人按照次序赋诗,文思敏捷,快如风雨。闲闲宗师吴全节为之吟诵道:

曾祝蕃厘侍尚方,紫坛清夜醮虚皇。奎章已拜看云赐,真境空余煮雪房。

物外烟霞端可乐,人间富贵久相忘。而翁著述遗书在,石室开时更慎藏。

贞居外史句曲张伯雨也赋诗道:

良常暂别武夷游,为访名山洞府幽。行处独携千岁鹤,归时自控五花虬。

经多传注真成赘,道在希夷信莫求。泉石乡中多胜概,可能来此事藏修?

上清外史薛玄卿接着也赋诗道:

绿荷衣上带云霞,误入玄洲外史家。青鸟近传王母信,苍龙遥引木郎车。

相逢只恨仙凡隔,归去宁愁水陆赊。儒道异门非确论,临风为子一长嗟。

湖山水月道人宰渊低声吟诵道:

先生著述胜古人,予夺去取皆通神。获麟圣笔久已绝,末学剽窃畴其真?

惟公特起精凡例,迂诞一空穿凿废。奇文未许世流传,幽隧重教石封闭。

先生已是列仙儒,古体亲烦汉隶书。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开府真人王溪月吟道:

武夷先生洞天住,闭户穷经辨经注。东海人争重管宁,南州士竞推徐孺。

尊王贱伯心何劳,词严义正明秋毫。奸兮已受斧钺戮,善也还蒙华衮褒。

既成珍爱比金玉,固锁重封葬山麓。埋藏此日

灵踪,诵读何年载人腹?

鬼守不谨蛟出游,石函一日随奔流。先生大惧呼族子,函以土石填岩幽。

因兹得至清虚境,好断尘缘发深省。莫向人间恋火坑,幻身浑似浮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