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屏记(第2/4页)

就这样一年有余。一天,突然有施主到寺庵来游览,由于时间太晚了,庵主留他吃了斋饭才回去。第二天,这位施主拿了一幅芙蓉画施赠给了庵里,老尼随即就把它挂在了白屏风上。王氏经过看到了,认出此画乃是出自崔英的手笔,于是就问庵主这幅画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庵主回答说:“这是刚才一位施主布施的。”王氏接着又问:“请问庵主那位施主姓甚名谁?现在住在何处?以什么为生?”庵主回答说:“他是本县的顾阿秀,兄弟二人干着撑船的营生,近年来生意顺顺当当很是富裕,可也有人说行的是江湖打劫掠夺的勾当,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这样。”王氏又问:“他们经常到这里来吗?”庵主说:“很少来。”王氏默默记住顾阿秀这个姓名,然后在这个屏风上题了一首词: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翻抱死生冤!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这首词的词牌大概是叫《临江仙》,不过尼姑们都不知晓这首词说的是什么。

一天,姑苏城里有一个叫郭庆春的,因为一些事情来到庵里,看到这幅芙蓉画和题词后,非常欣赏它的精致,于是便买了回去作为清雅的玩物。后来,有个名叫高纳麟的御史大夫,退居姑苏城,最是喜欢书画,来到姑苏城后就大肆募集,郭庆春把芙蓉画及屏风也献给了他。高公买来后就把它挂在内书房,一时间还没有顾得上询问这幅画的来历。这时,外面忽然有人拿来了四幅草书要卖给他。高公拿来一看,觉得这些草书的风格很像怀素,清劲脱俗。于是,高公就问道:“这是谁写的?”那人回答说:“是在下自己学着写的。”高公又看了看他的相貌,觉得他不像是个庸俗的人,便询问他的姓名籍贯。那人皱着眉头回答说:“我名叫崔英,字俊臣,世代居住在仪征,在父亲的庇荫下补缺了永嘉县尉,在带着妻子一同上任的时候,由于自己不小心,遭到船家的暗算,被沉入江中,船中的家财妻子,也都无力顾及。幸好我幼时学会了游泳,被沉到江中后便假装沉在水中,感觉船家已经走远了,才赶紧爬上岸来投奔附近的百姓家。当时,我浑身都湿透了,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幸亏我投奔的这家主人心地善良,不仅让我换了干净衣服,还用酒食来招待我,临走的时候又送给我盘缠钱,对我说道:‘你既然是被强盗打劫,就应该赶快去报官,我这里也不敢多留你,以免白白受到您的连累。’我随即便问进城的路,来到平江府报官,直到今天也已经等了一年时间了,没有一点消息,只好靠卖字来维持生活,并不敢说自己擅长书法,没承想如此拙劣的书法,竟然能够得到尊长的认同和欣赏。”

高公听了,对他很是同情,说道:“您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发愁也是无用,还不如暂且留在我的西塾,教导我的这几个孙子写字读书,不知道您认为可以吗?”崔英感到非常的幸运。接着,高公便把他带到了内书房,命人安排酒席与他欢饮。这时,崔英突然看到屏风上的芙蓉,不禁潸然泪下。高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应说:“这幅芙蓉画正是我船中丢失的物品,也是出自我的手笔。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您这里?”接着,他又诵读了画上的题词,说道:“这屏风上的题词乃是我妻子所作。”高公问道:“你是凭借什么加以辨别的呢?”崔英说:“我对她的笔迹十分的熟悉。况且词的意思也很明显,确实是我妻子所作的不假。”高公说:“若真是这样的话,我理应为您担负起捕捉盗贼的责任。你暂且保密。”随后,高公就安排崔英在公馆里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