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4/4页)

——也难怪会导致这种误解。

那份让人一致给了第一等评的漂亮卷子,的的确确是属于陆辞的。

但柳三变缘何模仿陆辞公卷中的字体?

陆辞又是何故临考场了,才忽然改了一种形上截然不同的字?

刘筠越往深里琢磨,就越觉得此事玩味。

他不认为这会是一场单纯的巧合,又或是陆辞的心血来潮之举。

可陆辞要能未雨绸缪、在最为紧张的省试考场上,都能顾虑全盘,细心到这一步的话,那真不像是个虚岁十六的小郎君,更像是头老谋深算的狐狸了。

不论如何,得益的姑且算是他这一方,自然得帮陆辞一把。

对副司们提出的严词建议,刘筠心里有底,故意不去拦着,痛痛快快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平人心,那便请御药院在审查资格时,注意对照陆辞此人的两试笔迹,再作定夺吧。”

要是字画明显不同者,自会被别榜驳放,不得参加殿试资格。

但这点,可就不在他们职责之内了。

刘筠倒不为陆辞担心——单凭官家过往对举子态度上的慎重,御药院在审查时,也不可能马虎对待、胡乱污蔑的。

尤其事主还是陆辞。

这位年纪轻轻,就已名列解、省试第一,夺得两元的青年才俊,名气可不算小。

毕竟要夸张点说,他距离三元及第,仅有殿试一步之遥了。

而大宋开朝以来,仅在几十年前出过那么一位三元及第的奇才。

要能在官家手里出第二位,传出知人识贤的佳话,欢喜的可不止是陆辞,还有官家。

就冲这点,御药院的人在审查时,都将慎之又慎。

要是陆辞小心过头,在省试中将字体改得面目全非的话,那还真容易有弄巧成拙之嫌。

但既然连他都看得出落笔神韵间的相似,那些这方面眼光更毒辣的御药院内侍,又如何会漏看?

看刘筠轻飘飘地就答应了他们提议的得意模样,两位副司不甘心地对视一眼,多少也猜出什么,唉声叹气地走了。

看两人灰溜溜地离去的模样,刘筠心里简直不是一般的痛快,而是乐开了花。

碍于还一大堆人看着,他面上勉强绷着架子,只老神在在地抿了口热茶。

——这陆辞啊,可真是太争气啦!

而叫刘筠畅快地出了口气的陆辞,正面无表情地看着滔滔运河水。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掌管殿试的考试机构是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侍机构——入内内侍省的御药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九之三

御药院的职责就包括了雕印试卷,对照省试合格奏鸣举人试卷的笔记,审查他们参加殿试的资格等等。如果被判定字画不同,有找人代笔的嫌疑,则要取消殿试资格。

2.话说我出了个Bug。这一届的省试其实是执行誊录的开始QAQ!我之前明明还写在了大纲里提醒自己的,谁知这会儿又忘了……咳,你们知道就行。

3.以及,我刚刚意外翻到了大中祥符八年的知省试贡举的官员名单,巧的刘筠还真是其中之一。

其他两个是兵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李维。(《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224)

4.就如我所说的那样,柳永在宋真宗期考时倒没有被明确刁难的记录,只是考运不好,一直落榜。倒是那个公认脾气好(包拯的唾沫星子飞到他脸上都没发火)的宋仁宗对柳永十分厌恶,哪怕考上了都非要黜落他,或者中了后干脆不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