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第2/3页)

说到底,在大多数郎君还只知胡闹时,赵祯就已在自我鞭策下成了一名爱护百姓、顾全大局的君主,言行举止,较先帝赵恒还要自律得多。

若连最后一点小孩心性也被生生抹杀,未免太过残酷。

陆辞对赵祯不该私自出宫这事绝口不提,只安安静静地笑着听兴奋得厉害的小皇帝一直阐述出宫后的见闻,末了才叮嘱句:“如今时局紧张,难免有图谋不轨者,凡事当小心为上,下回益郎出门前,还请派林内臣通知下官一声……且有人作陪,总比一人乱逛要有趣。”

听出小夫子话语中的默许,赵祯的眼眸一下就亮了。

哪怕他心里清楚制科考试过后,不放心西北战局的小夫子多半很快就要请辞归位,下回出宫也不知几时了。

但得到这份贴心的承诺,还是禁不住地感到温暖,眉眼弯弯道:“好,便依摅羽的话。”

一君一臣做这不得了的约定时,作为见证的餐桌上其他人只敢闷头吃饭饮酒,心里对将官家哄得服服帖帖、还连这天大的事儿也敢往身上揽的陆辞,实在是钦佩得五体投地。

柳七蹙了蹙眉,虽有劝阻之心,但看着君臣如此相合,还是暗叹一声,将话咽了回去。

说到底,官家也不是个真会任性得胡作非为的性子,憋了这么些年,也才出了一回宫。如此性情宽厚,为免给小夫子惹来祸事,日后也不可能仗着这句承诺频繁出宫的。

确定不会被小夫子训斥后,赵祯无疑放开了许多,最后那点局促也没了。

他叽叽喳喳地与小夫子扯东扯西地聊了许久,又与渐渐放松的柳七也有来有回地打趣一番,再将目光投向默默坐在身侧的狄青时,语气中自然而然地就带出了几分亲近和喜爱:“狄郎与小夫子相伴多年,既有师生之谊,亦有手足之情,真说起来,也能与我算是同门的师兄弟了。”

面对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架势、还自来熟得很的小皇帝的主动示好,狄青无语片刻,才低头回道:“这,当不得。”

“哪里当不得?”赵祯大气地一摆手,自以为将眼底亮闪闪的期待之情隐藏得好:“座上并无外人,你大可唤我一句师兄。”

狄青哑然。

他定定地看了看这年少自己两年,还口口声声自称师兄的小皇帝一眼,猛然望向一脸看好戏还忍着笑的恋人,眼底尽是问询之意。

“咳。”收到狄青的眼神求助,陆辞清清嗓子,试图做出正经模样,但眼角眉梢却已是藏不住的满满笑意:“实事求是,这句师兄,益郎还真当得起。”

他认识狄青的时机,虽比担任太子左谕德一职要早上不少,但要算同门,就得以狄青入京追随他,而不仅仅是受他引荐在州学里念书的时候做准。

于是乎,还真是让小皇帝抢先一步了。

狄青望了望被逗笑的恋人,再看向满脸期待的小皇帝,无力地闭了闭眼,缓缓认了下来:“……师兄。”

“哎!”

终于等到辈分上称雄的这一句,哪怕得一直抬起头来跟个头高的狄青说话,也立马让赵祯感到神清气爽,意气抖擞。

他笑眯眯地应了一声,不假思索地从袖中掏出一块一瞧便质地不俗、小巧精致的玉佩来,不由分说地放到狄青手里:“师兄给师弟的见面礼,快收下罢。”

狄青本能地就要婉谢,陆辞却笑道:“益郎有意要赠,你收下便是。”

“……多谢师兄。”

狄青艰难地再次将‘师兄’那词说出了口,再在高继宣等人憋笑的注视下,把凭空多出来的这名身份高贵的师弟所赠纳入怀中,妥善收好。

对这看似小孩性、却一举一动都透着正经的一幕,柳七早已笑得趴在桌上起不来身,好半天才上气不接下气地道:“那,为庆祝师兄弟相认,先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