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歌尽风流10(第2/5页)

李沄没好气,“他哪有消停?阿耶去九成宫前,还特别将他召入宫里,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英王李显年幼的时候,是十分能捣蛋的。出宫建府后,倒是不捣蛋了,却掉进了钱眼里,终日想着如何能挣更多的银子。

圣人李治恨铁不成钢,无奈这个逆子屡教不改,只好随他。

皇后殿下武则天对李显向来溺爱,他想怎么玩,就随他怎么玩。

英王李显自己玩还不够,还要拽着弟弟相王陪他一起玩。今年夏天的时候,掉钱眼里的英王竟让弟弟李旦画了十来个扇面去卖。相王的字画堪称一绝,可遇不可求,李显看中了商机,十分果断地将李旦画的扇面拿去芙蓉楼拍卖。

英王实在太会玩了,大臣们都看不过眼,向圣人进谏。

李治气得额角青筋猛跳,将熊儿子召进宫里一顿凶,凶完之后李显出宫到百草园思过去了。

思过期间不知道怎么的,听说悟云大师云游四海归来,又带回了不少奇花异草,还有珍贵的香料……于是,在百草园思过的英王李显,如今沉迷调香,不可自拔。

李旦在相王府里无事,干脆也带着相王妃一起到了百草园。

兄弟俩,一人沉迷调香,一人沉迷琴舞书画,各得其乐。

武攸暨私下跟李沄说道“朝廷诸事有皇后姑母和两位大表兄操心,三表兄和四表兄这样倒是悠哉。”

李沄听了武攸暨的话,本想说那叫什么悠哉,两位兄长在父亲看来,那是不务正业。可转念想了想,觉得武攸暨那是话中有话。

两位兄长不问政事,确实悠哉。

李沄对此毫无意见。

太子阿兄是国之储君,为群臣称道,是个仁义之人。可太子阿兄身体不太好,监国期间许多政事得靠二兄李贤辅助。

二兄自幼聪颖,身体也好,自从正式上朝听政之后,大放异彩。

可母亲一直不喜欢二兄,并且越来越不喜欢。

一个能干的二兄已经令李沄很操心,她也不太想三兄和四兄在政事上展现才华。

他们能当一个闲散亲王就很好。

李沄想到了武攸暨的梦想,他一直想着将蜀中到长安的陆路修好。那条陆路如果真的修好了,那不仅是蜀中粮食通往关中的大路,也会是一条商路。

要是商路贯穿大唐全境,热衷于做生意的英王李显,说不定会以另一种方式青史留名。

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清。

李沄也不去想,她和周兰若沿着杏子林的小道慢慢地走着。

“三表兄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周兰若说,“他总是能做出许多旁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来。”

“特立独行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李沄低头整了整缠在手臂上的披帛,“至少,他会没那么多的烦恼,也会过得舒服自在一些。”

本就是贵胄屋檐下的燕,只要没卷入暴风雨之中,还是可以自在悠哉地在天空飞翔的。

周兰若侧头看向身旁的李沄。

眉目如画的太平公主走在林间的小道,一身灵秀,仿若误落凡尘的谪仙。她本该无忧无虑的,可随着圣人李治的病情恶化,朝廷局势不稳,她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烦恼。

“等圣人舅父和皇后舅母从九成宫回来,就该发现太平又长大了。”

“我早就长大了。”李沄笑了,悦耳的声音也含着笑意,“阿耶和阿娘要下降的时候,就说我已经长大。永安都已经当了母亲,我还能不长大么?”

周兰若也笑起来,她望着蜿蜒的林间小道,语气有些惆怅。

“可我没想到,我们竟然长大得这么快。”

李治从九成宫回来之后,病情又加重了。

在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已经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

李沄很担心,再度住进了宫里,每天都去长生殿陪父亲。

父亲只是笑着跟她说“阿耶没事,很快就会好的。太平不必每日都住在宫里,也该在公主府待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