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202(第3/5页)

时机未到,她怎么当呢?

只凭李天泽一句祖母当圣人,她是万万不能登基的。历史上想要篡位的人,即便是心中想极了那个位置,都不可能会这么爽快地答应的。

为了表示谦让,总得要几请几辞才好。

可几请几辞,又该由谁带头呢?

这可难倒了太皇太后,把几位宰相召进宫中讨论此事,始终没能得出个结果来。

而关于圣人李天泽想禅位的事情,是由武承嗣提出来。

武承嗣说如今圣人年幼,又是爱玩爱闹的时候,如今朝政皆由太皇太后主持,他萌生出禅位的念头并不奇怪。武承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既然圣人正值年幼,坐在天子之位不过也是虚有其表,不如让太皇太后行天子之令。

中书令裴行俭对此端着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并不表态。

倒是裴炎听说让太皇太后代行天子之令时,眉头一皱,上前说万万不可。

裴炎的这一反对,弄得太皇太后措手不及。

毕竟,裴炎一直是太皇太后的得力助手,太皇太后想过中书令裴行俭会反对她,却从未想过裴炎会发对她。

半个月后,尚书左丞周兴拿了一本册子,到太皇太后跟前参了裴炎一本,说裴炎

有谋反之心,罪证确凿。

一个月后,裴炎因为意图谋反被杀,朝廷中与他关系较好的大臣也一同被牵连。在西域的程务挺听说裴炎有谋反之心,为他鸣冤,说裴炎对大唐忠心耿耿,不可能谋反。

只是程务挺的折子没能到太皇太后那里,折子到了中书省裴行俭的地方,就被截了下来。

裴行俭跟苏子乔说:“今非昔比,太皇太后的眼中此时容不得一粒沙子,程务挺的折子若是递到太皇太后的地方,绝无活路。”

苏子乔手中扣着白玉杯,抬眼看向裴行俭,觉得当了中书令的裴行俭比起从前,真是老了不少。

苏子乔忽然问裴行俭,“师兄,有没有后悔?”

裴行俭一怔,“后悔什么?”

“后悔没能早早告老还乡啊。”苏子乔将白玉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他将白玉杯放在案桌上,慢悠悠地说道:“若是师兄早早告老还乡,便不用担心百年之后见到了两位圣人,该要如何向他们交代大唐在太皇太后手中改朝换代一事了。”

裴行俭哭笑不得,他本想斥责苏子乔两句,可话到了嘴边,却又憋了回去。裴行俭沉默了半晌,才悠悠叹了一口气,徐声说道:“许多事情,早有定数。今日之局,可以说是两位圣人留下的残局。”

李弘在位时,若是不想让太皇太后主持朝政,便会亲近襄阳王李贤。可李弘在母亲和兄弟之间,选择了母亲。再往前说,高宗皇帝驾崩时,留下遗诏,说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取太后进止。

这两位圣人,都有意无意地给予了太皇太后光明正大主政的权力。

裴炎本是个能人,自从太皇太后重用他以来,交给他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惜他虽为太皇太后所用,却只是借由太皇太后的势头,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心中想要效忠的,仍是李唐的天下,而不是太皇太后的天下。

如此一来,裴炎注定会成为太皇太后的一块绊脚石。

“裴炎有才,死得有些冤。”苏子乔的指弹了弹放在案桌上的白玉杯,“他想做贤臣,流芳百世,可太皇太后不需要他当一名贤臣。”

裴行俭一手按在案桌上的酒壶上,神情若有所思。

太皇太后野心勃勃,又重用酷吏,裴炎之死,全由酷吏严刑逼供伪造证据所致。

朝中势力洗牌,以武家为首的势力必然会趁机上位,打压李氏一族的宗亲势力。

裴行俭不担心其他的,只担心如今在宫中的小圣人李天泽。

如果太皇太后最后真的要改朝换代,李天泽的未来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