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六十桶金(第2/3页)

“咱东家还没来,你们这问得可也太勤快了。”那个大涂县来的工人有些无奈,自从他们开始在这儿建作坊,便总有人在旁看热闹。这本是好事,毕竟他们只有十人,总要从当地再找一些,可当他们找够了人后,也还是总有人来瞧热闹。

这每天干活的时候都被人瞧着,好像在看猴戏似的,真不是个滋味。

“嘿嘿,这不是听说您这儿的东家是宋四郎,待遇好么,咱们四平村,还有隔壁的五安村和六合村的人都等着呢。”那个来问招工的农户说。

“那是。”大涂县来的工人自豪地挺直了腰板,“不是我吹啊,咱们东家可是数一数二的厚道人,他手底下的作坊待遇都可好了,有工钱拿还包食宿和每季一件新衣裳呢!”

“还有新衣裳?”那农户瞪大了眼睛,“这工钱是不是就少了?”

“不少不少,”大涂县的工人挥挥手,又给他看自己碗里的东西,“看见没,豆浆,咱们东家手底下的作坊里日日都有,随便喝!”

“这不能吧!”那农户更惊讶了,简直有些不敢相信。黄豆也就罢了,这豆浆又不能饱肚子,还费豆子,他们一年到头也做不了几次,天天喝也太奢侈了。

宋菽收回目光,他原以为刚到一处新地方,要招工人得花点时间。却没想到他这作坊还没开,已经有人惦记上了,听他们刚才的对话,似乎天天有人上门问,人还不少。

宋菽他们到作坊后,立刻放出了招工的消息,果然来了不少人,多是这附近村子里的,主要就是之前那人说的四平村、五安村和六合村。四五六,平安合,这些名字还挺好记。

因为是在恒州城郊的缘故,四平这几个村子都是人多地少的狭乡,大家分的田地多只有律法上的一半,光靠种地根本填不饱肚子,所以多数人会去城里找活干,或者做挑夫养活家人。荒地上这几间作坊刚盖时,这里的人都以为又是哪个财大气粗的老爷要开垦这荒地,多没在意,后来有本地的人也加入了建筑队,才知道是要建作坊。

作坊这东西他们知道啊!多是要雇几个工人的,尤其像这几间,这么大的作坊光靠家里几人肯定运作不过来!

后来一些人还听说了东家是送他们代耕架的宋四郎,更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作坊招工。

宋菽找了个宽敞又有遮挡的地,让人搬来一些桌椅。

他跟六娘一组,三娘和宋河一组,宋阿南和他从相河村的啤酒坊带来的熟练工卓远一组,让那些人依次到他们这儿面试。

这群人光看装扮,有农户,也有做小贩或者挑夫的。不一定全是四平那几个村的,别的地方来路过的,或者恒州城里的都有可能。有些人似乎认识宋菽,看他的眼光极是热切,但也有许多不认识的。认不认识不打紧,既然应聘的人这么多,宋菽便也打算好好挑挑。

男女或者年岁他不太在意,别太小或太老就成,关键是要踏实勤快。

不论农户还是小贩、挑夫,这些体力工作者多是要在户外工作的,肤色肯定都黑,若是肤色白那便很有可能不怎么干活。除了肤色还有手,手上茧子多的肯定就干得多。宋菽让他们把手摊开给他看,一望便知。

此外就是看穿着了。倒不是要穿得好,而是看整齐干净与否。愿意注重自己的穿着,即使打满补丁也一定要整整齐齐的人,干起活来应该也不会太差。宋菽也会与他们说几句话,如果应聘的是妇人,便由三娘多说几句,多是问问家哪里的,有几口人等等,比起光棍,宋菽更愿意要有家有口的,这些人会更珍惜工作。

这次率先招人的是啤酒坊和豆油坊,这两处的事对工人没太高要求,宋菽也不想浪费时间,剔除掉那些年龄明显不合适的、浑水摸鱼的、太瘦弱或者有其他问题的,剩下的基本都收下了。只可惜他要的人有限,收满时还有许许多多排着队的,他也只好跟人说一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