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买下田庄(第2/3页)

吃完酒席,趁着热乎劲儿,就回到衙门交银子办手续。

王大军交银子阔绰,眉头都不皱一下,还引得书吏们劝他们再趁着便宜多买两个庄子。

临河县虽然穷,就这两位外县富商,请的这一顿酒席也花去了三十来两。

可见是个不差钱的,能忽悠他们多卖出几个是几个。

但司娓娓他们买田庄本来也不是单纯的种地,买的太多,管理不善,还容易招祸。

那肯定得谢绝啊!

王大军打着哈哈表示自己虽有家底,可是却没那个精力照管经营。

一顿依依惜别之后,两人带着地契又去了牙人那儿。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临河县的人口少,这牙人的生意反而做得挺红火。

这回他们挑出了三十来号人。

有五家人,还有四五个五十来岁的汉子。

在这个年代,五十来岁,那就是老头子了,干不了什么重活,一般很少有主家乐意买的,除非是整家人的搭头。

司娓娓也是恻隐之心发作,又看着他们不像是偷奸耍滑之徒,这才花银子买下了他们。

横竖将来他们也会在田庄上应用机械耕种,种地和其它的活主要是靠技术,而不是靠死力气,这些五十来岁的劳力也照样能用。

司娓娓在应祥县挑人的时候那是极其小心和仔细,生怕挑到了不合适的,给卫星村带来损失。而这回就要放松的多。

毕竟,这边田庄上基本就是农活和挖煤,没什么技术含量超高的流程,也没有流传出去就会惹来大祸的东西。

上回挑的那十几口人,在石渣场干得还不错。

司娓娓最近的一次去,石渣场从外表上看起来,跟一个小农庄也不差什么了。

大院高墙,田地平整,生活区,堆渣区,炉窑区,精炼区……都规划得严整分明,丝毫不乱,至今为止,那些买来的工人,哪怕是不懂事的小娃子,也没有往精炼区乱跑的,能进去的,只有杨添才。

因为杨添才忙不过来,又加了封大牛这个少年进去当帮手。

买下了这三十来号人,司王二人包下了一家小客栈。

给这些人买了新衣裳,一个个沐浴更衣,又请大夫来给摸了脉,算是入职体检。

这三十来号人里头,有的从前就是下人,有的则是因为荒年沦落为奴,干的都是粗重活,少不了有些暗伤旧症,司娓娓也不吝啬,让大夫该开药的开药,该诊治的诊治。

这些人能被卖到了临河县这样的穷县来,本身就是底层中的底层。

司王两位东家来挑人,说是要去庄子上干农活,还是个废弃的庄子,都做好了干苦力一辈子的打算。

这会儿居然能吃饱穿暖,还能让大夫给瞧病,一个个都惊呆了。

虽说他们能被卖,那肯定身上就没啥影响行动的大毛病,但磨人的小毛病还是不少。

比如说有的眼睛总是干涩微痛,有的下腹时不时隐隐作痛,还有的头发里害个疮,胳膊上脱块皮等等……

这些小毛病虽说不要命,可也实在让人不舒服,只他们都要卖身了,愁的是每天能不能填饱肚皮,自然就没钱也没工夫去管。

但新东家让大夫给看完,还花钱赎上些药膏药粉,药水药丸。

有的立马就见效,有的暂时没反应,但看到别人都好了,这心理也跟被影响了似的,觉得也舒服些了似的……

总之,还没开工,两位东家就先刷了一波好感度。

体检完,司娓娓和王大军轮番给这些农工做思想培训。

两位东家做起培训来,风格不同,内容也不同,但配合得起恰到好处。

王大军主要说的是去了以后要干点啥活,有什么章程制度。

司娓娓则说的是福利待遇,日后发展。

甚至还给他们上了几堂扫盲课。

这三十来个人里头,只有两个人是勉强识点字的,其余的全都是睁眼的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