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2/2页)

刘汝国不在这二者之中,他是受过去教育的人,跟新派的北洋旗军不一样,他眼里这世上就一个天子,也从不觉得自己是在造反。

从心理角度上,他不愿意成为正规军,也不想跟官吏混在一起。

而从现实角度上,他认为成为正规军会有许多麻烦,意味着他要接受更多调令和更多指挥,不自由。

刘汝国没想着当将军,他的想法都在旗子上了,顺天安民。

民心即天心。

新派的北洋旗军知道世上有许多地位平等的国家,所以看敌友会先从国别上分,存在歧视但也更倾向于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征服战争。

旧派的刘汝国就不一样了,他觉得世上只有天朝,那女王和他宿松老家隔壁楚藩前些年因荒淫无道,被万历皇帝送去西洋印度的楚藩武冈王没啥区别。

刘汝国分辨敌友的方式是先看阶级,这才是他不想跟正规军站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官造鸟铳、官造火炮,是他最心心念念的物件。

甚至就连官造的腰刀,要是能给他弄来几百口,也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海外的义军就像个擦边球,四洋各地都有这样的部队,大家都有购置老旧军械的渠道,这关键看主官的胆子大不大了。

相对来说,应明和汤显祖都是属于胆子小的那个。

不过很快,就有人给他们增强了胆量。

来自东洋军府的辎重船再一次靠港,上百封来自军府的公文书信送到伦敦府,其中有两封是交给刘汝国的。

一封来自遥远大洋另一边的万历皇帝,为表彰刘汝国在艾兰王国助朱晓恩起兵,授其武略将军,准其节制民兵保甲,镇抚一地。

第二封信,则来自东洋大臣陈沐,或同一起的官服、铠甲、腰刀、手铳等物。

陈沐在信上说,授予官职时皇帝并不知道他人在英格兰,因此他的官职依然以皇帝授予艾兰镇抚、武略将军为主,另调其移兵英格兰,行使权力。

这两封信的到来,标志着刘汝国的部队受到朝廷认可,而刘汝国也欣然接受了来自朝廷的委任。

奉天承运啊。

没人能拒绝这种极富神圣使命感的诏令。

他就想率领一帮贵族口中肮脏下贱的泥腿子,把奴役他们的贵族打个稀巴烂——人人有地种,人人有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