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4/6页)

刘相公继续:“还有呢?”

言尚愣,然后继续去查。

再告诉刘相公:“因为世间之战,骑兵天下!只要有骑兵在,战争几乎是一面倒。我大魏的骑兵,不如乌蛮。乌蛮常年马上为战,他们的骑兵比我军精良。他们还用了锁甲穿戴在身。战场上,只要我们不能解决骑兵,不能让士兵下马,我们就很难对付骑兵。

“我去西市问过,去鸿胪寺问过,和各国使臣谈过。我们的马种,其实还可继续改良。我们应学习北方一些小国的养马之术,或者干脆雇佣他们帮我们养马……”

思路越来越清晰,大魏和乌蛮多年来的问题一道道摊在眼前。

混乱的局势一点点拨开云雾,变得清晰起来。

刘相公盯着站在自己书舍中的少年郎,沉默良久,不断为言尚所震撼。

言尚说的很多,其实早有人跟他这个宰相报过。然而那是兵部那么多人多年的经验,言尚抽丝剥茧,靠自己一个人……竟能推下去。

言尚聪慧,多思,谦逊温和,人际关系极好……

因为聪慧多思,所以能够将混乱散开的图纸一一拼到一起,拼出一个真相;因为谦逊温和,所以会向智者讨教,也能拉下架子在胡市和不识字的平民、胡人聊天;因为人际关系好,所以他轻而易举在六部都有朋友,当他需要六部中任何一部的助力,任何一部都有他的朋友帮他开方便之门。

这么一个人,只有十九岁。

刘相公盯着年轻的言尚,心中撼动,心想他这个学生,会很了不起。

各方原因说到此,刘相公认为言尚已经将所有原因说透了。但是,刘相公仍要说——

“还有呢?”

他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原因能够导致大魏兵力不如乌蛮了,然而他还是要问言尚“还有呢”。

他想将言尚的心气压一压,不想事事都如言尚的推论那般发展。一个年轻的、才华横溢的人,如果事事都在他的预料中,这于言尚的成长,并非什么好事。

刚极易折。

刘相公深知身在政局中的身不由己,他正是要趁这个机会磨砺言尚,不愿自己的小学生被日后越来越深的政务席卷,一把宝刀被生生折断。

言尚怔愣。

-----

言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把所有原因说全了,以为自己真的还有什么疏漏的。他绞尽脑汁,再努力和兵力官吏、市集上的胡人、鸿胪寺中的使臣交流,又不断查找书籍资料,都没有找到更多的原因。

这于他简直是一种折磨。

如他这样对自我要求高的人,一件事不能想通,不能理顺,不能让他走下一步……实在是一种煎熬。

又一日,言尚蹲在胡市,和几位胡人聊天,问起自己派去乌蛮的那些胡人何时才能回来长安。

言尚一个朝廷官员,还整日没架子地蹲在西市和胡人们聊天,他又面容清隽秀美,说话温声细语,自然很得人的喜欢。胡商们都很喜欢这个整日混在胡市的朝廷官员,告诉他说估计再两日,帮他办事的胡商就能回来了。

一个胡人操着不熟练的大魏官话,拍胸脯保证:“言二郎放心吧!他们虽然没有赶在年前回来,但也不会远了。我们胡人办事,向来实诚,拿了郎君的钱,就不会骗郎君,会帮郎君办好这事!”

言尚不管心中如何煎熬,面上总是和气地笑:“那我便静候佳音了。他们一回来,不管什么时候,你们都拿着腰牌来找我。我实在是……对乌蛮太不了解了。”

众人纷纷安慰言尚。

和胡人们分开后,言尚漫无目的地在西市继续闲逛,盯着这里做生意的外国人士,他沉思着,到底还有什么原因,能导致大魏不如乌蛮呢?

-----

暮晚摇和蒙在石正在西市中逛。

暮晚摇淡着脸,根本不想和蒙在石多联系。但是她既然给出话说可以让人来追慕她,她就不能总是拒绝蒙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