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直亲王的亲王生涯(第2/3页)

胤禔的计划有两个,但不管哪一个,都需要他这段时间低调做事、低调做人。他可没忘了康熙清算胤礽的时候说了什么“常据朕之恩典为己功。”

其实人家胤礽也就是想表明“军功章总有毓庆宫的一半”这原不算过分,否则储君的政绩从哪来的?这么多年康熙不也是这么办的,可一旦清算起来,就是侵占天子功劳的罪状。

殷鉴在前,胤禔决定自己夹着尾巴做人,这样安全。

但也不是说自己这个“皇子中唯一亲王”的处境全然不好,起码这次随驾,给胤禔送礼的比从前多的多了……来的人都陪着笑“请直亲王笑纳。”

胤禔怀疑是不是他们给胤礽送惯了,居然都不藏着掖着,就是每个皇子都送,只是给胤禔的格外丰厚。不要问胤禔怎么知道的。

好东西不少啊,书画、玉器、古董如汉瓦之类,品种繁多。合着收受“礼物”也是扩大收入的一大来源,当官好哇,当官有权就有钱。

直亲王在驻跸之所感叹道,儿子瞧见没有,这帮龌蹉官比京中王府都阔气。

这种事胤禔原本不打算叫儿子看见,弘晗才多大年纪,万一觉得三观尽毁、仇恨世界可怎么办!然后他就发现,实在是小看这孩子了,他居然一本正经的和胤禔分析起了送礼官员的心态。

“儿子以为,他们有些只是想讨好您,还有些许是心里有鬼,想送礼换个安慰。”弘晗深思熟虑的说道:“还有随波逐流,同僚们都送,他也不好不送。”

“……你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胤禔惊讶的看着他。

弘晗却很无辜的表示:“您不在家的时候,府里也有旗下人还送礼啊。再说前两年额娘生辰,前后送礼上门的人太多了。儿子和姐姐抄过礼单,姐姐说,有些一直给咱们府里送礼,年节从不落下。还有些就是府里办大事他们才送,最后就是看旁人送自己不好毫无表示。”

“儿子仔细看过,他们都是旗下大族,有爵位、有高官的。自恃有依仗,自然对旗主就冷淡些。”弘晗最后总结道:“在那之后,我才知道,人情世故也是学问呀。”

这小样子,胤禔摇头而笑,万万没想到,他儿子还挺精明的。也罢,懂得人情世故总是好事,明白人情,就知道人都有七情六欲,而由此会引申出很多东西。

对人、对己,应该是怎样的准则、怎样的态度,就要看各人的阅历和修炼了。

“你汗玛法把你们带在身边,教你们什么了?”胤禔揽着弘晗,笑问道。

说到这个,弘晗也有些迷惑:“汗玛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和几个堂兄弟都在汗玛法身边,晚上指点我们读书,白天说说稼穑之事。”他歪了下头,“偶尔汗玛法让儿子读奏折。”

“不让弘晰、弘晴他们读吗?”

“没有。”弘晗仔细想了一下,“得寿哥哥或许有过,旁人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儿子听得寿哥哥说过关于奏折的事儿,听上去他像是做过。”

“……行,在你汗玛法那里好好读,嗯,不要对旁人说,奏折的内容。”胤禔道:“记得阿玛告诉你的话吗?臣不密则失身,君不密则失臣。”

“儿子知道了。”

保定府驻跸数日,康熙行动都将孙子们带在身边,过去他对弘晗只是相对清晰的一个印象:读书骑射都不错,孩子性格似乎也很好,和十六阿哥玩得好。

过去康熙更多的将得寿和弘晰带在身边,这都是足够聪明机灵的孩子,否则康熙也看不上。等到他把弘晗叫来身边,祖孙俩相处时间稍微长一些之后,他发现弘晗是个很有趣的孩子。

弘晗话不多,但作为胤禔的儿子,他几乎也完美复刻了胤禔那种好奇心。因为康熙发现这孩子对西洋钟表也很感兴趣,而且有所了解。